|
【作者】谭雅玲
在各方对危机的认知分歧严重的情况下,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愿望仿佛天方夜谭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从全球对20国集团峰会给予的关注看来,国际金融合作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迫切要求。然而回顾历史便可知,“重建全球金融体系”、“新布雷顿森林体系”都不是新鲜说法。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全球金融合作同样被寄予无限希望,中国也曾举办过多次国际研讨会,但结果都不了了之。
此次峰会并未达成任何实质性进展也在意料之中——首先,金融风暴对各国打击程度不一,各国应对危机的需求也存在差别,彼此很难达成共识。而且,国际合作难以改变美国一家独大的单边格局,试图通过一次会议打破美国霸权、建立新金融秩序明显脱离现实。
最重要的是,这场金融风暴缺少真实与真相,如果连真相仍然模糊,所谓的合作便难免陷入空谈。“恐慌”二字正贯穿全球市场,然而,对于这场复杂的金融风暴,各方在认知、判断上的争执还有许多。目前,全球经济现状是否值得人们这样恐慌也很难说,一些有价值的独立见解也容易被恐慌淹没或干扰。
那么,为何认识这场危机的真相是如此困难?
其一,金融风暴在发达国家引爆,而且是在政治、经济方面都处于霸权地位的美国;其二,美国金融资产价格难免让全球对于世界金融市场的判断产生混乱、乃至错觉,这对所有人的认知都提出了挑战,还没人能说明,金融危机究竟对美国以及全球产生了多大影响,是否致命;其三,国际金融机构过于倾向发达国家,功能已经扭曲并脱离现实。
因此可以预见,这场历史罕见、难以看透的金融危机,延续时间将超出过去所有的危机。眼下,就连次贷危机,经济学界对其底线、影响及结果也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
笔者认为,在复杂的局面下,各国最应做的是避免外界干扰、凭自己的主见认识、应对金融危机,对于近期遭遇市场价格“过山车”般跌宕的中国而言也是如此。至于国际金融合作与改革,需各国以势均力敌为前提的协商,而现在,各国仍从各自利益出发讨价还价,在各方对危机的认知分歧严重的情况下,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愿望仿佛天方夜谭。
那么国际金融新秩序还有多远?不等到各国势力均衡之时,也得在人们对金融危机形成深刻认识之后。然而,这场危机是即将过去,还是刚刚拉开序幕?将持续多久?没人能回答。(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
推荐《国际先驱导报》博客:blog.sina.com.cn/m/xq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