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付克友:寄望食品安全监管的他山之石

  作者:付克友

  近日,中美双方在北京召开了“食品安全政策研讨会”,宣布将在食品安全的诸多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合作第一步就掷地有声———中美互设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据悉,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在中国京沪穗三地设立办事处,首家办事处已于昨日在京挂牌。同时,中方也将对等在美国设立食品安全派驻监管机构。

  在当今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的背景下,消除国家之间的制度性障碍,建立一种互通有无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显然是必要的。从经济学角度而言,食品安全具有强烈的“外部性”。它不仅仅体现在食品安全不能仅靠市场自身获得解决,从而需要政府厉行监管,更体现在食品安全的影响随着市场流动性而超越国界。比如,近年美国发生的花生酱沙门氏菌污染案例以及中国发生的乳品三聚氰胺污染事件。

  这就意味着,一个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搞得再好,也不能说就万事大吉、高枕无忧。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市场格局中,国与国之间的食品安全交流甚至相互监管的重要性也就日益凸显。中美互设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或将开风气之先,引导一个国际食品安全监管新体系的潮流。

  令人瞩目的是,美国在中国设立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有两项最主要工作:一是帮助中国进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能力建设,二是对中国出口至美国的食品药品进行检查。毋庸讳言,美国不是活雷锋,第一项工作可能要服务于第二项工作,而无论哪项工作,最终目的都是确保美国进口食品安全。

  但对中国来说,这种相互监管的确提供了一个学习对方和完善自身的机会。我们在美国设立食品安全监管机构,首当其冲的工作当然也是要对美国出口至中国的食品药品进行检查,但我们的确还谈不上帮人家进行“能力建设”,倒应该以美国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为他山之石,提高自身监管能力。

  首当其冲恐怕是监管理念的转变。我们经常听到有关部门在证明中国食品安全时,引用数据说“中国食品出口合格率保持99%以上”,这并非自吹自擂,而是联合国的官方认定。但是与此同时,另一个数据却令人尴尬:国内食品合格率仅85.1%。99%,说明我们的食品监管是有能力“赶超国际水平”的。既然对外能做到,为什么对内做不到?非不能也,是不为也。85.1%与99%的差距,像是“国民待遇”与“非国民待遇”的差距。而在美国的食品监管中,是不会存在这种“超国民待遇”的。这说明,除了需要制度建设,更重要的是还要转变监管理念。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像监管出口食品那样监管国内食品,夫何言哉!

  打铁还得自身硬,他山之石需要转化为学习动力。在国内食品安全堪忧、监管体制沉疴难除、民众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况下,通过他山之石的示范效应和外部监管的压力,让人看到进步的希望。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食品 安全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