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五岳散人:北大自主招生遵循孝道太不靠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2日07:58  新京报

  作者:五岳散人

  说起北大,它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它的精神气韵,自然无可替代。所以,每当重温“兼容并包”四个字时,笔者总有说不出的感觉。

  但这种感觉虽然还在,现实却颇为残酷。11月20日,在北大自主招生的说明会上,北大招生办公室主任刘明利就北大2009年的自主招生政策做了说明。其中强调了两点:一是将不招收生活中不孝敬父母的学生;二是自主招生范围由往年的“高中毕业生”改为“高三毕业生”,表明北大不鼓励学生复读,不鼓励学生因为追求北大而复读。(11月21日《京华时报》)

  这两点一出,自然是舆论哗然。“孝道”是中国传统道德体系中特殊强调的一种道德规范,甚至历史上在正式的公文中都有“圣朝以孝治天下”的言辞出现。按说强调这个道德准则,对“品学兼优”的要求来说,总不是坏事。

  只是“孝道”古今颇有不同。按照古代的解释,孝道最重要的是“不违”,意思大致是不论长辈说得是否正确,其要求是不容拒绝的,甚至有极端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忠孝标准。这自然是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相信也不是北大所希望的那种“孝”。

  现代社会虽然也讲究孝道,但毕竟没有明确的文字性标准传世,所以,如何算是孝敬或者如何算是不孝敬,这把尺子的刻度,可真是难以掌握。尤其是作为考查学生的老师而言,这种完全无法量化而只能自由裁量的权力,未免太过宽泛了。因此,如果北大的自主招生,非要有一个“孝敬父母”的要求,那就要公布一个公认可行的标准,还要说明这个标准与古代的“孝道”有何区别。

  更有意思的是,如果深究北大的精神,会找到这么几个字: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传统孝道所谓的“不违”,是不但在行动上,而且是在精神上不得超越。一旦以这个孝道为标准,将置北大的精神于何处?不以这个为标准的话,谁又是现代孝道的定义者与执行者?两难之处,不知道北大将如何游刃于其中。

  不鼓励往届生报考自然更是堵塞人才之道。北大有所谓“北大边缘人”的说法,也有开放课堂允许旁听的传统。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越多的人得到知识,学校的存在就越有价值。北大所一直奉行的、也是无数学子向往的精神内核正是在此。往届生依然报考北大是对心中圣地的向往,这种学生进入北大,往往会更珍惜此机会。何苦一盆冷水泼在此辈头上?再说国家已经取消了大学入学的年龄限制,北大将自主招生范围由往年的“高中毕业生”改为“高三毕业生”,未免有悖于相关法律精神。

  对大学而言,自主招生是其内部标准的展示,也是其可以自己做主的事。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能自主招生、自由研究,并能自己管理自己,才是最该追求的目标。而自主招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在表现其精神气韵、展现其价值观念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即使如此,这种自主也不能超越常识与法律的藩篱,尤其不宜用很难具体说明的道德准则做标准,出台有违相关法律精神的措施。

  所以,真诚建议北大在招生之前,不妨重温北大历史上那些闪光的名字与他们的名言,追随在燕园徘徊的大师的灵魂。

  □五岳散人(北京 评论人)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自主招生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