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敏:海盗不只是强盗也是一种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4日07:26  汉网-长江日报

  作者:刘敏

  数日前,索马里海盗打劫了沙特阿拉伯的“天狼星”号巨型油轮,并开出高达数千万美元的赎金要求。这艘油轮载有价值上亿美金的原油,一同被劫持的还有油轮上的船员。

  索马里海盗的行径惹恼了国际社会,痛斥与谴责不在话下,海域附近国家紧急协调对策,联合国安理会也召开会议探讨应对方案。据报道,油轮被劫让许多商船不得不绕行,增加了国际海上商务活动成本,而且使国际油价上涨。

  “海盗”这个词,听起来相当古老,满是历史尘埃。有海就有海盗,有陆就有陆盗,有道路、森林就会有车匪路霸和绿林之盗,人类社会活动有多古老,盗也就有多古老。

  中国是个庞大的陆路国家,在东南沿海尚未开发、政治经济重心还在西北和北方的时代,中国与外界贸易以陆路为主,比如丝绸之路,所以“响马贼”等陆路强盗较多进入历史视野。明代郑和下西洋,那个时候东南沿海一带已经开发并富庶起来。官员下派到沿海一带,严格说都不能算是“贬谪”了。郑和下西洋,随行带了不少武器装备,还有木制“军舰”数艘,就有防抢防打防海盗的意思。

  在大而化之的文明史观中,欧洲被称作海洋文明。以此故,海盗之祸于欧洲历史,真可谓“罄竹难书”。当海盗的,不见得都是走投无路、生计无依之人。一千多年前有个欧洲国家的国王就是海盗出身,我曾看过一本书说是某些衣食无忧的贵族,有时也喜欢扮作海盗体验打劫和冒险的快感,这大概颇类于今天某些好莱坞明星的小偷小摸的癖好一般。北欧瑞典等国在历史早期,是成规模的海盗行动,依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式附会一下,早期海盗举动的抽象沉淀,还可能成为探讨现代国家精神和国民精神的来源,这样的分析文章真不是没有。

  时间与空间距离,以及依托而生的所谓文化,的确是一种神奇的东西。麻风病一度被当作先知病,肺结核一度被认为是具有文艺气质人的“特权病”,而精神病也一度被视作拥有某种天赋,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世界。历史文化意义上的海盗,亦如同麻风病、肺结核和精神病一般,在其残忍疯狂的黑暗一面外,还有进入人类审美经验领域的另一面。

  那些有关海盗的古老的富于冒险、神秘色彩的文学与传说,俱往矣,且看当下:斯皮尔伯格的电影《虎克船长》,让一个海盗头子成为经典的喜剧形象,制成儿童玩具和漫画;还有前几年大热的好莱坞电影《加勒比海盗》,强尼德普饰演的幽默怪诞的海盗形象,也风靡全球,老少咸宜。台湾歌手蔡依琳更有一首名曰《海盗》的流行歌曲,歌词描述海盗,隐喻情爱,背后则是成熟老练的娱乐工业的营销意图。

  我绝没有为索马里海盗和一切海盗打劫行径唱赞歌的意思,索马里海盗怎么打击、怎么根绝,国际社会有很多办法和方案,让海盗绝迹甚至退出历史舞台,肯定是共识。但即便如此,海盗作为一种历史文化意识,仍然会留存于人们的经验领域,发生变形、夸张或者戏拟,长久地成为审美对象。这是海盗的两面,也是人类社会其他行为或事物普遍存在的两面。

  (作者系长江商报评论部主编)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海盗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