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叶昌金:北大的孝规是对北大精神的蔑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5日07:33  汉网-长江日报

  作者:叶昌金

  北大似乎越来越喜欢说“不”了。20日,北大招生办在解读明年招生政策时,特别申明:2009年北大自主招生将不招收生活中不孝敬父母的学生。

  孝敬父母,乃普世人伦,尤以中华文化为甚,“百善孝为先”嘛。倡导爱心孝心,很有必要,但是否一定要把它作为招生之必达条件?北大的这个硬性规定,不知是否流露了北大欲以孝立人的雄心,抑或,欲重拾“孝治天下”的社会担当?

  北大这样做的理论依据,是基于“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逻辑推演。问题是,“扫一屋”与“扫天下”之间,未必就是一种必然关系。而对于到底何种行为才是“扫一屋”,恐怕也是见仁见智。你可以说孝敬父母是在“扫一屋”,我则可以说尊重师长、遵守社会公德也是如此;你可以说没有孝心者难以利天下,我也可以说不尊敬师长、不遵守公德者同样也难益于社会。可见,类比也总是蹩脚的。

  旧时曾有“举孝廉”一说,就是各地向朝廷推选孝廉迹优的人才,作为做官的一种资格论证。只有“举孝廉”者方可进入下一步的考试,考试优秀者即可录用为官。北大今日之“非孝不录”与过去的“举孝廉”,当然不能相提并论,但北大此举无异于也是在把孝心作为招录时的一种资格论证。真不知道这样做是意在招录学生,还是在搞孝子选拔。

  其实,对于大学招生,我们已有一套相对完备的录用规则,虽有待进一步改进,但北大这种增设“非孝不录”的新标准,无异于是凌驾于眼下通行的游戏规则之上,是规则之上的规则。而北大之所以敢增此新规,自是其底气使然。因为是北大,可供招录的考生面大,所以想怎么定规则也无生源之虞。

  打着“自主招生”的旗号,兀自定一个规则,愿者上来,厌者走开,看似愿打愿挨,童叟无欺,实际上是对现行规则的蔑视。而自恃手中某种优势,视社会规则与规范如儿戏,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仍不失为当下现实之情境一种。如果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里呢,恐怕还有一千个规则吧。“人人即规则”,只能表明人人都不把社会共守的游戏规则当回事,想咋样就咋样。而对通行规则的凌驾,不但是一部分人群借此炫示自己“不是一般人”的资本,也成为另一部分人艳羡垂涎的人生图景。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正是学校应尽的本职。但北大“非孝不录”的规定,无疑是一种求全责备的“完人”标准,恨不得进北大的学生个个十全十美。如果真是这样,还要学校干嘛?学生毕竟还处于成长阶段,一切有待形塑。即或学生尚有诸如不孝敬父母之不足,也属正常,学校来教育来导引嘛。如果容不得学生有丝毫问题,并就此拒之门外,这是对学校自身应当履行的职责的自我放弃。如此而为,不仅与学校宗旨背道而驰,而且,哪个学校也没有这个权力。北大作为百年名校,竟也把“不孝”视作不能容忍的劣迹,作为包袱来甩,真让人怀疑“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是不是正在一步步地离我们远去?

  (作者系武汉资深评论人)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北大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