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田勘:网瘾标准之争人文关怀高于技术手段

  作者:张田勘

  由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科陶然主任制订的《网络成瘾诊断治疗标准》通过了国内外医学专家的论证,网络成瘾被正式纳入精神病诊断范畴。然而,这个“标准”引起的争论正在不断地扩大和发酵,例如,被称为“中国戒网瘾第一人”的陶宏开先生对“标准”提出了批评,认为这个“标准”是不合理的。

  与此同时,也有人认为对“标准”的争论毫无意义。然而,如果对这样的问题不进行争论并进而取得适宜而客观的对待和处理,将会是对数以千万甚至上亿“网络成瘾者”以及他们家人的不公,同时会引发巨大的社会问题和麻烦。

  这场争论的实质是,在对待人的问题上,是人文关怀高于和优先技术手段,还是技术手段高于和优于人文关怀。尽管很多人相信科技可以解决一切,以及有意无意地让“科学主义”成为高于一切的价值判断之时,笔者还是认为人文关怀应当而且永远要高于和优于技术手段。

  如果执行这个“标准”,例如,以日均6小时以上非工作学习需要的上网,结合相应的症状表现,便可认定为网瘾患者,就会有难以计数的“网络成瘾者”需要治疗。而一旦这种状况以医学的名义成为强制的必须治疗的“精神疾病”,为数众多的个人及其家庭的人身权利必然会遭到漠视、侵犯,而强权者也会随意利用这样的“标准”。因为可以很轻易地就为今天无数迷恋网络的人插上“精神疾病”的标签,然后对他们进行理所当然的限制和治疗,这不仅是对他们人身自由和个人权利的摧残,也是对他们的精神和名誉的迫害。

  医学科学的种种标准都是建立在实验科学基础上的,无论是对于疾病的诊断还是治疗都是如此。而且,无论是对一种疾病的药物还是手术治疗,都是侵入性治疗方式,是改变机体自然生理的一种粗暴方式。因此,这对于有器质性病理变化和有确切病因,如微生物和器官、组织的器质性损害等引起的疾病是可行的。但是,今天我们所认识的绝大多数心理和精神疾病,要找到确切的病因、病理和器质性损害还是非常困难的,并且是不确定的。

  并且,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追根溯源,大多数网络成瘾的孩子都是因为得不到家庭之爱,或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方法欠缺,得不到正常的情感关怀和相应的生活条件,才让他们走上迷恋于网络的道路。正因为如此,这是一种心病。而心病需用“心药”治疗,例如,通过人文关怀、心理沟通和行为矫正就可以显效,而没有必要使用侵入性的药物治疗。侵入性的药物治疗不仅不能针对病因,反而会因为使用药物而对人造成新的不可预见的生理伤害。

  对网络成瘾这种现象强调人文关怀高于和优于技术手段还在于,要辨清是什么造成了人们的上网成瘾,而非上网成瘾本身。只有当人文关怀高于一切时,才会合理、适当和科学地采用技术手段。而且,今天即使是身体疾病,医学的技术和手段也还大部分都难以解决,更何况是难以确定病因的心理疾病。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