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敬伟:中国应为没学华尔街而庆幸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1日09:15  环球时报

  作者:张敬伟

  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和花旗银行的集体沉沦,使美国引以为豪、全球视作金融圣地的华尔街帝国的形象蒙羞。原来华尔街不仅能够创造财富,也能够创造泡沫,它创造出来的泡沫会让全世界都很难受。好莱坞电影《华尔街》里那句名言“贪婪是好的”,更成了人们揭批华尔街“贪婪”本性的讽刺标本。

  记得当初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曾居高临下地“教训”亚洲:“西方特别是美国运行的资本市场是一种优越模式。”为此,韩国、印尼、泰国等国家不得不照搬华尔街模式而换取援助。10年后的今天,这些亚洲国家则面临着被美国拖下水的最严重风险。“拷贝”华尔街最彻底的北欧国家冰岛,更是最先发出“国家破产”的哀号。过去10年甚至更久时间里,人们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迷信华尔街的金融情结,全球大多数国家都成了受害者,并为此付出惨重代价。

  现在,美国成了全球的众矢之的。整个国际社会在埋怨中开始醒悟。在这种反思中,我们看到了这场危机的两张面孔。一面是美国一直在全球蛮横地推行所谓的“华盛顿共识”,即以华尔街金融模式为代表那一套系统。另一面是,很多国家都是被华尔街模式所“迷惑”,迷信于美国超级大国的实力,而主动被华尔街模式所同化。

  从1991年中国股市开盘以来,过去17年,中国一直想融入全球金融体系。这其中不乏有华尔街模式的崇拜者。在学界,不少经济学家迷信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期望放开金融市场,减少权力干预,和美国金融市场实现对接。在民间,炒股大王巴菲特、资本大鳄索罗斯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偶像式人物。因为美国实在是太强大了,华尔街模式展示出来的创富奇迹又是那样诱人,作为市场经济的学生,当然要向最好的老师学习。正如美籍华裔学者方跃所说,“就好比我们第一次接触麦当劳便会产生一种冲动和想象,若干年以后,我们也会有自己的快餐文化,这好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但是,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让中国见识了“华尔街模式”的蛮不讲理。“亚洲四小龙”一个个被来自华尔街的金融大鳄搞垮,而又不得不按照美国苛刻的条件接受嗟来之食。金融体系自成一体的中国躲过了那场浩劫。这给中国发出了警讯,即不能轻易地放弃金融监管的底线,也不能轻易地陷入美式金融制度的漩涡。庆幸的是,近几年来,美国对人民币汇率的一贯性指责和催促中国开放金融市场,让我们不敢大意,反而更加谨慎从事。汇率虽是一点一点地升,但是对于完全开放金融市场,中国恪守了自己的原则。

  因此,对于华尔街模式,我们曾经羡慕过、迷信过,甚至梦想在全国各地复制同样的华尔街,这从中国很多城市都想成为“金融中心”的计划中就可窥一斑。但可贵的是,一方面我们有自知之明,或许有一种“摸着石头过河”般的本真警觉;另一方面,我们对华尔街模式也有一种天然的文化排斥。因为在中国的商业文化里,骨子里还是讲求和气生财、取之有道,而非贪婪无度、损人利己。当然,我们也从华尔街学到了很多创新的金融产品,如债券、股票、票据、信贷资产的理财等等,但是,中国有高储蓄率和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托底。虚拟经济的泡沫再大,也不会和实体经济形成难以控制的落差。

  归根结底,中国在金融体系构建上,不能乱了方寸,依然应该坚定信心走自己的路。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大师斯蒂格利兹所言:“美国要求中国实施金融市场自由化,不会促进全球经济稳定。我们并不需要什么金融市场自由化。中国自己的经验就是最好的证明。”▲(作者是江苏学者。)

  更多精彩内容阅读登录环球网(www.huanqiu.com)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