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敬伟
中新网12月1日电 香港《文汇报》12月1日发表题为《孟买恐袭的教训和对中国的警示》的文章指出,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和平才是发展的基础,稳定才是发展的关键。离开了和平与稳定,大国梦就失去了意义。
文章摘录如下:
印度孟买连环恐袭终于降下了惨痛的帷幕。虽然这场悲剧以恐怖分子的被歼而告终结,但是死亡近200人的惨象还是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观察家们认为,这是自9.11事件之后恐怖组织发动的最让人揪心的一场恐袭。恐怖组织动用了一切能用的恐怖手段,其组织之严密,手段之残忍、目标之笃定,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的。这次恐袭,再次提醒国际社会除了构筑集体反恐的战略机制外,每个国家更应该通过一些政策手段和防卫举措,建构防患于未然的第一道反恐防火墙。
印度是中国的邻国,我们对亚洲象的悲剧表达悲悯和对恐怖组织予以严厉谴责的同时,更应从中汲取教训。印度的教训表明,该国深层次的矛盾是造成印度恐袭频然的主因。这些深层矛盾表现为,一是和邻国持久的主权冲突,二是国内存在着复杂的宗教冲突,主要是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冲突,三是历史遗留的种姓制度和现实困扰的种族问题交织在一起,四是印度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约有40%的人生活于绝对贫困线下,导致社会矛盾激化。近年来,印度在改善民生生活质量和基础建设上着力不多,反而在军事建设上过度追求大国之梦。通过加入核俱乐部、强化海军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远洋作战能力以及在航天事业上耗费了大量国力。不久前,印度因为“撞月”成功而全国陷入超越中国的喜悦中。但这种追求外在虚荣的国家战略,外强不过是泡沫假象。更重要的是,印度的反恐战略也是失误频频。11月28日的《华尔街时报》认为,印度的民主争吵导致未将国家安全置于党派政治之上,该国的反恐努力永远是“被动的、时断时续的,而不是主动的,持久不懈的。”
对此,印度媒体也对印度政府和情报机构的反恐能力提出了严厉批评,认为其反恐能力低下,“让印度蒙羞”。这场恐袭对于经济危机时代的印度不啻雪上加霜。27日,印度股市暂停交易,凸显恐袭对印度经济的不良传导已经开始。29日的日本《产经新闻》更是认为,恐袭将“导致印度经济急刹车”。
印度的教训是残酷的,中国必须引以为戒。虽然中国没有和邻国发生武装冲突,没有种族矛盾的掣肘,中国较好地执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并以政策和财政倾斜的方式支持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中国同样存在着恐怖袭击的现实威胁。
一是中国存在着“藏独”和“疆独”的民族分裂势力,尤其在新疆地区,“三股势力”的危险远未肃清。尤其“东突”恐怖分子,和境外的“基地组织”沆瀣一气,已经成为国际恐怖组织的一部分。据统计,近10年间,“东突”恐怖分子在中国新疆制造了近200起恐怖事件,造成无辜人员死伤700人。“东突”恐怖分子还参与了入侵吉尔吉斯斯坦南部、劫持4名日本科学家和吉内务部队高档军官为人质的恐怖事件。奥运前夕,“东突”恐怖分子曾经制造未遂空中恐怖事件并威胁在奥运期间制造恐怖袭击。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反恐形势并不乐观。因此,以孟买恐袭为戒,拉起在全国的反恐大网,将恐怖袭击堵绝于国境之外,依然是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课题,麻痹不得。
二是中国反恐的地缘形势复杂。中国和南亚次大陆毗邻,巴印都是恐怖组织常常光顾的国家,而本区域的阿富汗又是北约反恐的热点,更是基地组织的老巢。中国的“东突”分子也大都在此区域流荡。中国漫长的国境线,是中国严防死守的国家安全底线,面临着“东突”恐怖分子觊觎和渗透的压力。不仅如此,中国守住这条底线,也给纵然的中国内地和东亚地区设置了反恐屏障,阻止其东移南下,和东南亚的“回祈团”极端恐怖组织勾连汇合。在此区域,中国已有“上合”反恐机制,未来中国也要和北约和印巴两国实现有效的反恐合作,才能肃清恐怖组织在此地区的滋扰。11月28日的美国《纽约时报》认为,奥巴马政府面临着反恐战略的转移,南亚将成美反恐焦点。在此情势下,相关国家紧密合作才符合多方利益。
三是给中国内部政策设计提供了途径。构建和谐社会,无疑是破解社会矛盾的灵药。而和谐社会包括区域和谐、民族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哪一个地方出了问题,就会祸起于萧墙之内,外部恐怖势力就有了内部渗透的凭借。
总之,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和平才是发展的基础,稳定才是发展的关键。离开了和平与稳定,大国梦就失去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