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霞:出租车行业为什么不能取消份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3日07:17   长城在线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陈霞

  11月以来,重庆、三亚、甘肃永登和广东汕头等地发生一连串出租车罢运事件。出租车罢运事件频发,从一个侧面再次折射垄断之弊。重庆副市长黄奇帆说,出租车公司拿走的钱约占七成,一辆车每年约有4万元盈利,旱涝保收。据悉,交通部门正调研出租车行业深层次问题,将采取新的政策措施。(综合12月2日《新京报》、新华社报道)

  纵观各地罢运事件,不难发现其中两个最大的共同点,那就是“份儿钱过高”,“黑车太猖狂”。而当地政府都在第一时间表示,要加大打击黑车的力度,并想办法降低“份儿钱”。但是,当政府的监管和注意力稍微一放松,“份儿钱”又开始高了,“黑车”又开始猖狂了,旧病随时都在复发。问题在哪?在于当地政府采取的措施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本,不能解决出租车行业的深层次问题。

  从这个角度说,交通部门正调研出租车行业深层次问题,无疑让人看到了希望。那么,这个深层次问题到底该如何着手呢?我认为应从出租车行业的管理制度入手。当前,出租车司机面临的“份儿钱”确实非常高,以重庆市为例,出租车司机每月不交个六七千元,就没法跑出租车。而“份儿钱”一旦高上去,“黑车”又来争抢市场份额,必然会削薄出租车司机的利润和收入。

  问题在于,这个“份儿钱”不是必须存在的,来自许多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出租车公司以及由此产生的“份儿钱”其实可以省去。在一些国家出租车行业由个体经营,完全实现市场化。再如日本,出租车行业虽由公司经营,但注意,日本的出租车公司管理公开,效率很高,更重要的是不存在高昂的“份儿钱”。而导致我国出租车公司现状的,恰恰就是落后的出租车管理体制。

  表面上看,目前我国的出租车行业也市场化了,但实质上却不是这样。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出租车行业采取的是承包经营模式,即出租车公司从政府获得出租车的经营权,公司或司机则出资购车,司机承担运营费用,按月给公司上缴管理费。按说,出租车公司应该承担起应有的管理、服务职责,但他们却没有,反而凭借手中的经营权垄断整个行业,向司机索取高额的“份儿钱”,牟取高额垄断利润。

  不仅如此,我国出租车行业的准入门槛相当高,相关规定过于死板,这使得民间资本很难单独地进入这一行业。也因为行业门槛太高,许多本可以转化为正规出租车的“黑车”却无法规范运营,这使得他们游走在行业门槛之外,偷偷摸摸地争抢市场份额。因此,笔者以为,要改变不合理现状,就有必要打破当前出租车公司垄断整个行业的糟糕格局,要么取消出租车公司,取消“份儿钱”,让出租车直接受管于政府部门;要么把出租车经营权彻底交给市场,让出租车公司彻底市场化,避免垄断利润出现。

  主管部门在严厉打击“黑车”的同时,要适当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目前我国有的城市一辆出租车经营权被炒到上百万元),让一些有条件的“黑车”有机会纳入规范经营。而对于那些确实无法转化为正规客运车辆的“黑车”,政府部门除了要对其进行处罚、清理外,也必须考虑与之有关的人员就业问题,使这些“黑车”司机寻得一种可靠的谋生手段。唯有如此,出租车行业存在的顽疾才能彻底化解和消除。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