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杨耕身
11月13日,江苏省泗洪县纪委书记王守权离任。网名为“西楚刀客”的泗洪县委宣传部一工作人员在自己的博客中记载了当日的“感人一幕”:11月13日一大早,数百名群众自发地排着整齐的队伍,抱着铜匾,撑着“万民伞”,打着“清官旗”,集中在泗洪县政府门前,为王送行。队伍里有风烛残年的老人,步履蹒跚的残疾人,有从外地赶来的打工仔,有下岗工人、农民、孩子、离退休老干部……每个人都期盼能再见见他们的恩人——王守权。(12月2日《天府早报》)
一点也不出人意料,如此送别引起网民高度质疑,各种猜测纷起。有人认为那些百姓“看上去都是些机关干部”。也有人认为所有的锦旗都是一个模式,像是批发来的。更多人则断然地表示“反正我不相信”。种种猜疑武断之言,自然不足为凭。不过,离任纪委书记毕竟不是周老虎,相信随着舆论关注,博客文章所附照片中扛旗举伞的人士到底是“机关干部”还是“风烛残年的老人”,也便不难知之。自然,王守权书记到底是“难得的好干部”还是其他,真相必然随之出现。
我自然真诚地希望“西楚刀客”说的一切都是真的,而非笑里藏刀。毕竟,当一些地方的百姓开始带着一种不合作的情绪出现在街头之时,一支扛旗举伞的队伍实在是让人怦然心动的时代场景。因此我所关注或担心的只是,那位离任泗洪县纪委书记并将出任江苏宿迁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的官员,是否经得起这一“补”?无论是锦旗铜匾,还是“万民伞”或“清官旗”,于官员政声形象而言俱为“大补”。但与此同时,并不是所有的官员都经得起这一补。正如中医理论所昭示的,虚少者不需大补多补,虚甚者,更经不起大补快补,即所谓“虚不受补”。因此愈是大补,愈需要有相应的体质为前提。离任纪委书记有这样一种体质吗?
所谓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大补”之谓,其实就是一种舆论。如果舆论是一种自发与自觉,那么官员会因之获益,社会也将因之认识一个好官。如果是以操纵或利用舆论的方式“进补”,以作秀的方式博取民意,必然反为舆论所伤。公共舆论最终是不可操控的资源,周老虎事件即如此。所以,经不经得起这一补,结果的确大不一样。可能在很多人看来,官员理当恪尽职守,尽公仆之本分,而民众扛旗举伞之举,则没有超出过去那种清官情结。但在我看来,一方面,我们固然需要摆脱清官情结,拥有更民主的机制,但就现实而言,有一个清官总比没有的好。另一方面,民众扛旗举伞之举尽管显得“原生态”,却未尝不是民意表达的一种形式,也理当为一个表达自由的社会所容忍。
离任纪委书记是否经得住舆论这一补?最终要寄望于舆论给出一个明晰的回答。毕竟,扛旗举伞之举作为一种舆论形式,当它开始在公共空间推波助澜,势必令官员本人受到检验与考量。这其实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用舆论观照检验官员行状的机会,却也同时表明在现行机制中,民意仍无法完整或充分地参与到对官员的考评之中。其结果,不仅可能造成官员以作秀的方式博取民意,也可能造成民意只能以扛旗举伞等意外的方式来表达。
我期望每一个官员都应经得起舆论的检验,每一个官员都经得起民意这一“补”,但其中关键仍在于,怎样让每一个官员都必须经过舆论与民意这一关。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