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笔者撰稿之时,萨科齐仍然没有作出任何妥协,法国的立场依然是“总统的决定不可能改变,法国不会让别人牵着鼻子走”。那么,萨科齐不顾长期以来中法形成的经济互利关系,不顾中法共有的战略利益,不惜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到底意欲何为呢?究其根源还是“法兰西第一”的虚幻和傲慢心态在作祟,因为他认为挑战中国可以彰显法国的强悍勇猛,打击中国可以给垂暮之气的法国和欧洲注入新的活力。事实上,萨科齐自登上总统宝座伊始,便不甘寂寞,一心想恢复法兰西的荣光。他先是谴责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进而试图借助《里斯本条约》整合欧洲,不久又与俄罗斯眉来眼去,想通过介入调解俄格冲突,显示其大国作用。如果说上述举动还主要是着眼于和德、英争夺欧洲的第一把交椅的话,那么本次金融危机爆发后,萨科齐更是雄心勃勃,上窜下跳,公开向美国叫板,号召欧洲和他一起彻底打翻美国的金融霸主地位,重塑全球金融体系。岂料由于自身难保,再加上曲高和寡,应者廖廖,二十国集团会议上,萨科齐可说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由于巨额的美元利益及中美经济利害关系,作为新兴国家代表的中国没有应邀登上欧洲的客船。
敢于一再向美国叫板的萨科齐自然对不驯服的中国没有太大顾忌。既然默克尔和美国国务院高官可以会见达赖,他萨科齐为什么就不能?既然法国在经济上不能对中国怎么的,甚至还时不时有求于中国,那么法国为什么不可以在西藏和人权等问题上让中国难过难过?面对崛起的中国,心态失衡的萨科齐之所以选择西藏问题向中国发难也就不难理解了。况且在欧洲,同情西藏流亡分子的也不只是法国一家,在默克尔的德国不难找到同盟军。这两年在德国闹得沸沸扬扬的张丹红被停职事件,确实应该引起中国人的深思,因为它不仅显然带有复杂的政治背景,同时也反映出德国,乃至整个欧洲在政治层面上敌视中国的立场。古人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像萨科齐、默克尔这些欧洲的头面政治家都能一再地拿西藏问题来说事的时候,以后中欧之间不知道会闹出什么事来。今年欧盟议会不顾中国的抗议,执意要将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中国的持不同政见者胡佳就是一个明证。
正因为欧洲目前整个对华政治氛围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对于此次萨科齐的对华公开挑衅行为,中国政府应断然转变策略,以免处处被动。也许适度的强硬是必须的。一则是因为目前全球正面临严重的金融危机,中国显然有实力、有必要在国际政治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中国可以照顾美国的关注点,也可以策应欧洲,配合亚洲。中法两国本可以好好合作以图更大的发言权,但如果法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在这种境况下依然视中国为“经济动物”,而漠视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和和正当的政治诉求,那么中国确实已是退无可退,否则只能在关键的问题上永远受制于人。经济力量的政治作用不可被夸大,但也决不容被漠视。二则,欧洲一些国家长期对中国奉行两面政策,一方面注重在中国攫取可观的经济利益并在需要制约美国时拉上中国,另一方面在价值观上一直视为我异类,这种政治上的保守主义甚至与美国相比犹有甚焉。中国一向珍视与欧洲的战略利益关系,倡导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但中国也难以容忍欧洲反华保守力量不断坐大并盘踞欧洲大陆。对于这一力量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对象,进行适度的打击,可以起到分化孤立、以正视听的作用。
如此看来,此次中法摊牌并非没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