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笑蜀:纪念改革开放重新回到人,重新从人出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1日12:00   南方新闻网

  作者:笑蜀

  纪念改革三十年,不仅仅是怀旧,更是为了寻找改革的原点,更是为了从原点重新吹响改革的集结号。

  改革三十年是成就卓著的三十年。它不只是让国民告别饥寒交迫,不只是创造足以举办北京奥运会、足以抗击汶川地震的物质基础,本报发布的年度人物榜单和精神成就榜单,标明了改革三十年的精神海拔。

  而无论物质的海拔还是精神的海拔,原点最终都是一个,那就是人的解放。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这些我们今天仍然耳熟能详的歌调,让我们神往改革之初的流金岁月,而那都是解放的岁月;那些欢快的歌调,流淌的都是解放的狂喜。

  人的解放,正是改革之初的时代主题。单单是1979年1月《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问题和地、富子女成分问题的决定》,就使千千万万普通人结束了“贱民”生涯,重获做人的尊严,重返社会公共生活。

  弱者的权利状况才是丈量人的权利状况的最好尺度。千千万万“贱民”重获解放,这是改革之初人的权利状况的最好写照,也是中国社会重新走向现代文明的最好写照。

  改革能够强势推进,靠的是当时的人,千千万万重获解放的普通人。改革最伟大的功绩,就是它勇敢地修正了过去时代的错误,那就是人的屈辱,人的锁链。锁链一旦砸破,人一旦从压抑和屈辱中解放出来,人的创造活力、进取激情就最大限度地爆发出来,什么样的人间奇迹都不难创造。

  所以,那时我们穷,但我们照样创造出农村改革的神话,我们照样让特区崛起,我们穷的只是物质,在精神上我们是富足的,这给了我们希望、信心和力量。

  作为历史主体的国民,到了改革之初,才真正开始回归历史主体的位置;这个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到了改革之初,才真正开始起作用。而这一切莫不得自人的解放,莫不得自权利结构的调整。这,不只让老干部受益,让知识分子受益,让社会精英受益,更让普通人尤其是过去时代的“贱民”受益。这才是三十年改革的原点。

  改革的原点,原本是我们民族精神上的高地,它也应该是新一轮改革的起点,“最后三十年”的起点。

  现代文明的演进,似乎以两百年为单位。法国革命播下自由、平等、博爱的种子,经过了整整两百年,才终于成为公认的价值。而从鸦片战争算起,如史学家唐德刚所说,中国要完成向现代文明的转型,要通过历史的三峡,到2040年,也正好两百年。

  两百年的苦斗能否开花结果,一个古老民族能否浴火重生,就取决于最后三十年。而这最后三十年,恰恰可能风险最高。全球金融风暴扑面而来,我们民族面临大考。

  对任何社会体系的有效检验,都是看它如何渡过险关。改革三十年也需要通过这次大考来正名。改革三十年固然硕果累累,但权力扭曲改革,令改革蒙羞,令改革成为某种程度的争议话题,却也是无可讳言的事实。用改革的精神对待改革,就应该正视改革的某种异化,正视改革中千千万万普通人的悲欢、血泪。

  改革就是修正错误。新一轮改革必然意味着回到改革原点,回到人本身,重新出发。通过权利结构的调整,让国民在心中重建国家认同,使我们国家真正成为有道德感召力的国家。这样做去,就能像抗震救灾那样凝聚全国人心,就能以全民族的力量,共同抗击正在聚集的台风。我们也就能最终穿越历史三峡,扬帆直下,最终汇入浩瀚的太平洋。

  来源:南方周末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