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灏
如果有人怀疑会有一种价值观影响着地球上每一个人,那么,这周他会得到答案。
1948年的12月10日,《世界人权宣言》宣告“所有的人均生而自由,在尊严及权利方面处于平等地位。”60年后,这一联合国文件已被翻译成200多种语言。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在接受《人权》杂志专访时指出,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普遍性的‘人权’概念,将人权的主体确认为无差别的人”。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林伯承则介绍了当代中国的人权观:以人为本、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公民、政治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等等。
越南《VietNamNet Bridge》8日发表长篇文章详细介绍越南人权的“伟大进步”。“党明确表示人权是人类的一种普遍固有的权利,是全世界人民和劳动者反抗压迫和剥削长期斗争获得的成就。”文章说,“越南按宪章要求履行自己尊重、促进和保护人权的义务。”
俄罗斯《真理报》10日发表古巴驻葡萄牙大使的专访,这位大使说,“古巴革命根除了曾深植于古巴社会的种族歧视,根除了针对妇女的歧视,根除了政治腐败、文盲、没有医保没有公共事业的状况,根除了失业。”他说,“在人权方面,古巴是一个楷模。这是一个存在人权的国家,因为人权是古巴革命的基础。”
同样,西方媒体也发表评论纪念宣言的60大寿。尽管角度不同、观点各异,但通过这些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世界正用着共同的话语讨论着各自对人权的不同理解和主张,这些共同的话语就是:民主、法治、自由、平等。但在西方媒体的语境中,却流淌着一种自我虚构的优越感,与其它国家强调人权的国内进步不同,这些媒体重视外交政策领域的人权。
澳大利亚《时代报》10日发表评论说,“60年来,人权再次成为好政府、国民繁荣以及有效外交的中心。”评论讨论澳大利亚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中等国家在地区推动人权发展的责任,建议澳大利亚推动建立一个亚太地区的保护人权的国际组织。美国《波士顿环球报》10日社论呼吁联合国安理会对压制人权的国家发出威胁。美国《科学箴言报》10日社论呼吁奥巴马把加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作为其优先考虑,并认为这能够给联合国系统带来活力。
从这些舆论我们可以预计,西方围绕人权而对他国指手画脚的行为还会继续。但是,在人权方面,没有一个国家是完美无瑕的,如果要在人权外交与争论中占据主动,就需要抢占道德高度,需要用自己的成就戳破对方主张。
美国前总统卡特给奥巴马的建议也许值得参考。他10日在《华盛顿邮报》撰文说,白宫的改变让“我们有机会采取大胆的步骤恢复我们在世界人权运动中的道德权威,但第一步应该是从国内开始”。卡特列举了美国关塔纳摩、“黑狱”等诸多践踏人权的行径,要求奥巴马建立一个无党派专家委员会彻底调查美国的非法拘捕、拷打、秘密监禁等相关事宜。“向世界承认美国也在犯错误,能够让人相信我们可以变成一个‘更完美的合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