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老卡
日前,《人民日报》对山东省“排号轮休”的公车改革措施进行了跟踪报道,发现山东省直机关9300余辆公务车中,基本可达到节约用油20%的目标。同时发现,有的领导为了节约车补,没有大事,不愿意下基层去。
这在网民中产生了意外的反响。首先是9300辆公车这个数字把大家吓了一跳,如果要细算这些辆公车发生的相关费用,更是一个天文数字。其次,就算按照五分之一的排号轮休量,每天都有1800辆闲着。车子不是小玩意,为什么要有这么多闲着呢?闲着也要花钱,如果用不了还不如干脆卖掉。
自山东省9月1日起实行“排号轮休”制度之后,北京市政府也宣布,公务车将严格执行从周一至周五每天限行两个尾号的出行方案。江苏省等省也紧跟其后。江苏的方案是,公务车按牌号尾数每周少开一天,星期一至星期五停开公务车牌号尾数分别为1和6、2和7、3和8、4和9、5和0。这就更接近于网民戏谑的“改革的数字游戏”了。
从最大的善意出发,我能理解这个“数字游戏”的意义。公车改革启动已经有若干年了,但是在很多地方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从改革执行者的立场看,网民们也许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别看小小一辆车,它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各种利益关系,有官员的工作,官员的面子,也有官员家属多年的习惯,有无数车辆处理的麻烦,更有大量司机下岗的苦恼,甚至有多年送红包的售车公司、租车公司、加油站、维修厂等一系列的利益链条要解。通过这个数字游戏,或许能够以渐进的方式压缩各种既得利益,以达到最终的彻底解决目标?
但是我仍然要说,这种“数字游戏”是一种偷懒的办法,甚至更像是一种易于传播的作秀。如果说改革要追求结果的实效,那么任何一种方案都应该以扎实的数据调查作为依据。比如这9300辆公车,都分别在什么部门,哪些是工作必需,哪些可以精简,哪些纯属浪费。即便要采取这种渐进的办法,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否则,对于那些原本相对勤俭节约的部门来说,就太不公平了。而那些胡乱配车的部门,你不搞“排号轮休”,估计每天也有闲余。这就跟车改中的货币化政策一样,不分工作性质,一律按照行政级别发车补,很多就变成了变相的涨工资。
更重要的是,多年的改革中,把“重实效”理解成追求结果的数据,也有失偏颇,更应该重视建立有效的程序。数据随时都在变化,而实施和监督的程序则可以相对稳定。据统计,全国政府公务用车仅采购费用一项,就从2001年的70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800亿元。如此巨额的财政预算,是否经过了科学的决策和严格的监督?与其花那么多的成本让政府自我裁减,不如引入具体的人大监督机制。既然公车改革是一个民怨沸腾而官愿纠结的疑难且重大的工程,人大理应有所作为。
□老卡(广州 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