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熊仁宇
近日有媒体透露,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已经选定了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出任美国能源部长,而克林顿时期美国环保署署长布朗内将负责协调政府能源政策。
与名声在外的布朗内相比,朱棣文相对低调很多,但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光环与华裔的身份引起了国内媒体广泛的关注。朱棣文对于环境能源政策的态度与一般学者相似,都具有强烈的环境保护主义倾向,区别在于他似乎更加苛刻。他不仅反对化石燃料的滥用,甚至对某些新能源也提出了批评。例如,他承认核能与传统的煤电相比具有更高的风险收益比,但他却坚持寻找“这两个魔鬼”之外的更低污染能源。他对时兴的生物能源同样抱有警惕的态度,他认为用于生产酒精的玉米本身就是石油工业的产物,并非“二氧化碳中性”。
也许是科学家过于严谨的态度,他迷恋一种“闭合循环”的理想状态,他认为水、二氧化碳、阳光和一些营养物共同作用将能量“锁定”在碳载体之中,反向存在逆过程,理论上这一循环应该是闭合的,不会有新的二氧化碳产生。而目前的温室效应难题在于我们将1亿年时间形成的碳燃料在200~400年之间就释放出来,因此他钟情于“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希望以此能够实现“闭合循环”的理想状态。他希望通过生物自身的某种特性,将各种纤维直接转化为能源。他时常举出白蚁和沼气的例子,白蚁转化纤维的能力惊人,但目前却难以让其释放出超过自身使用的能量。沼气则是相对容易的能源,问题在于常常被浪费在空气中。
作为学者的朱棣文当然可以想象理想状况下的能源构成,但在能源部长的政治身份下,他的态度应该会有改变。虽然发展新能源的方向还应会保持核能与太阳能的主体地位,但他的能源部长身份也将会促进其所青睐的合成生物学的发展。
2009年世界大多数国家将共同探讨并签署新一阶段《京都议定书》,按照奥巴马总统此前提出的温室气体减排计划,我们可以期待布朗内与朱棣文能够给这一困扰人类多年的国际协作计划将提供一个崭新的契机。而中国同样面对减排和国际合作方面的难题,朱棣文的华裔身份无疑使我们对中美合作产生了新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