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陆志明:美联储降息效应缘何影响平平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9日08:20  新京报

  作者:陆志明

  与美联储大幅降息至历史最低点所对应的是北美三大汽车集团的破产危机与高盛集团第四季度财报亏损21.1亿美元,这一事件充分表明美联储自去年以来竭力想规避的次贷危机向实体经济扩散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全美最好的制造企业与管理最佳的金融企业均出现巨大的亏损黑洞,更遑论其他中小型企业与进出口商的生存艰辛。

  此外,据美国商务部12月17日公布的统计数据:11月份新屋开建数字大降18.9%,经季调后降至62.5万栋。同期公布的政府公告中也显示:美国11月份CPI环比下跌1.7%,高于经济学家此前预期。

  新闻和统计数据均表明美国经济已涉足深度的经济衰退,美联储的干预措施缘何迟迟不能终结危机?除了学理的解释以外,还有其他因素。首先,此轮次贷危机在爆发之前力量积蓄已久。2003年伊始的全球性房地产市场升温一直持续到2007年初,而其背后的鼓励金融市场创新与监管放松则早在2000年左右即已经开始。长期以来积蓄的经济过热能量犹如地下熔岩般难以遏制,单凭提供市场流动性是无法阻遏危机的。

  其次,金融体系作为最直接的金融危机参与者,其对危机发生带来的冲击实质上要较监管部门更为清楚。去杠杆化成为其在金融危机下主要的避险手段,因而时下包括花旗、高盛在内的各大金融机构正一窝蜂地缩减其资产负债表规模。它们正将高风险借款人拒之门外,上调其他借款人需支付的贷款保证金,减少自营交易活动,并且因其交易部门减持手中的头寸而压低了资产价格,避免再陷伯纳德·麦道夫诈骗案这样的雷区。

  而对于整个金融体系来说,正是由于这样个体最优的选择导致了群体不利的局面。各大金融机构的纷纷紧缩破产保护导致了整个金融体系的噩梦。而注重宏观数量干预的货币政策对于微观行为主体的调控能力极为有限。

  目前对于美联储降息等干预措施的最佳评价也只能是“聊胜于无”,即干预之后消除了可能已产生的巨大冲击,平抑了市场的大幅震荡。然而从此前西方曾建议中国、俄罗斯采用的休克疗法来说,持续性的干预在平抑波动的同时也可能会阻止经济周期的内在调节机制,延长金融经济危机的持续时间。

  □陆志明(上海 金融学博士)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美联储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