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熊培云:向改革者致敬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0日08:20  新京报

  作者:熊培云

  12月18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纪念日。这三十年间的失落与成长、坎坷与超越,的确有太多东西可以书写。然而,谁也不能无视三十年来一个“新中国”拔地而起,谁也不能在否定改革开放的意义时又声称自己满怀真诚。改革开放三十年无疑是中国重新发现社会的三十年,是这代中国人重整河山、重拾信心的三十年,也是一个开放社会逐渐成形、改革者脱颖而出的三十年。

  30年前,安徽凤阳小岗村18家农户率先实行“包产到户”,拉开中国农村经济改革序幕。自此三十年间,中国社会涌现出的改革者早已不计其数。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改革开放的决策者自不待言;还有地方敢想敢干的官员,比如原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中国改革开放先驱和闯将任仲夷、推行乡镇长选举改革试验的四川雅安市委副书记张锦明;还有学者和来自民间的先行者,如市场经济拓荒者薛暮桥、经济学家吴敬琏、“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当代毕昇”王选、“承包国企第一人”马胜利、“中国第一商贩”“傻子瓜子”品牌创始人年广久、联想早期创业者柳传志以及以社会软件QQ扬名的马化腾……毫无疑问,中国能取得今日举世瞩目的成就,首先得益于无数改革者的努力。

  与此同时,还应该看到的是,在无数改革者当中能够成功并广为人知者毕竟是少数。事实上,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中看,改革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日积跬步,有时候甚至会出现倒退;它磨练人的意志与斗志,让改革者备尝艰辛。从《理想国》里柏拉图的“洞穴寓言”,到房龙写在《宽容》里的“无知山谷”,最不乐见的是,许多改革者虽然目光如炬却难逃命运维艰。

  三十年来的中国改革开放,为世人见证了“中国式奋斗”。它波澜壮阔,有时大刀阔斧,比如上世纪九十年代国企改革;有时艰难推进,比如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至今未成;有时甚至还会有“回头浪”。

  当然,改革过程中出现不尽如人意的结果并不能成为人们反对改革的理由。从逻辑上说,这只能说是改革不到位,而不是改革本身有问题。显而易见,人类之所以能够收获持久的进步与文明,就在于人类能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使自己一直处于变革思维的保障之中。如果说民主政治的魅力在于“以选举救济选举”,那么改革的魅力就在于“以变革救济变革”。也正是这个原因,每个国家、每个社会都希望有变革者出现。改革的具体过程也是利益协调的过程,它可能会因为博弈不充分偏向一方,但是就改革本身而言,人们不应该抛弃改革,改革也不能抛弃任何人。

  改革并非尽善尽美,为了避免无谓的挫折,改革呼唤有眼光的人,敢于担当的人,改革需要杰出的政治家与改革者。改革是一种试验,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但它决不是决定于一两个人的简单冒险。如有志之士所说,回顾30年改革开放,既有自上而下的思想解放,更得益于自下而上的改革先行者敢于“摸着石头过河”,“敢于杀开一条血路”,突破现实的禁区,在实践层面推动改革开放进程。我们今天纪念改革开放,总结三十年来的成败得失,正是为了凝聚改革智慧,让改革薪火相传。

  改革并非权力部门或者领导者才能参与,每个人都是改革的见证者与同路人。一方面,社会对公共事务的参与会影响到改革的节奏与进程;另一方面,当一个社会由封闭而开放,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时代的变革者,每个人都可以DIY自己的生活与话语,都可以站上时代的风口浪尖。每个人变革一小步,国家变革一大步。

  与改革同行,向改革者致敬!改革者是时代的刻度,记录时代的兴衰沉浮。改革者的命运是时代的命运。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之所以要向所有担当改革者致敬,更是为了继续与改革同行。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改革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