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侯书议:暴利时代不终结房地产市场不会回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0日09:35  中国网

  作者:侯书议

  本月十七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三大措施稳定房地产市场,特别是对于二套房房贷松绑,颇得业内认可。这业内你也大抵可以看作是与房地产业链条利益息息相关的群体,政府出手救楼市,确实给备受水深火热煎熬的房地产商带来一丝黎明的曙光,在经历一年之久的房地产业萧条期后,很多房地产商已经面临资金链断裂、房子卖不出去的困境。

  站在房地产业既得利益链条上的群体,看到“救市”政策的出台正如“久旱逢甘霖”巴望不得呢。于是通过媒体的舆论通道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自然在常理之中。所以,一时,我们也看到过类似房地产业的代表的踊跃发言,大赞姗姗来迟的房地产业新政,表示将对房地产行业带来十分积极的影响。

  笔者愚鲁,果真如此吗?事实上并非如此这般。因为大家都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房地产业没有完全的市场,只有买方市场,卖方却是政府与开发商合谋在一起的一个特殊的垄断团体。要明白,凡属垄断业,就没有真正的市场存在,也没有符合商品价格的市场决定机制。因此在这样一个较为“中国化”色彩的商品房市场,压根儿没有什么符合市场规律的交易准则。

  很有意思的一个事情是,有解读房地产新政的一篇统计数据显示:以个人购买一套100万元的普通住宅刚好超过2年不到5年为例,按照此前税费标准,应按照售房收入全额征收5.5%营业税,即100万元×5.5%=5.5万元;而按照新标准则无需交税,购房人可节省5.5万元。如果个人购买普通住宅未满2年出售,假设房主以80万元购买住房,以100万元出售的,那么,目前需要缴纳的营业税为(100万元-80万元)×5.5%=1.1万元,比此前全额征收100万元×5.5%=5.5万元,节省了5.5万元-1.1万元=4.4万元。

  看起来确实划算。细究起来,这也并非什么利好政策,关键要看购房群体的购买力啊?如果购买力压根儿没有能力去支付这将近一百万元的房款,减免掉几万元钱根本于事无补。这里我并不打算探讨应该不应该减免营业税对不对的问题。关键在这个国家生活的居民需要个什么样的条件,能把收入与购房价格按照一定的比率等同起来,也即这个国家的平均居民收入使得房价达到一个互相匹配的价格线上,否则,过度期冀房贷新政可以让房市回暖,不说是异想天开,至少也有点一厢情愿。

  要想理清、理顺中国房市变态发展史,关键看造成的主因在哪里?中国房市,大家都知道是个过剩的市场,特别近一年来,建成房屋的囤积量,远远超出市场购买力许多倍,这些积压起来的房子,为什么没有销售出去?自然要归罪于政府的盲目城市化进程以及追逐暴利的房地产开发商,共同吹起来的一个巨大地产泡沫产业链有关。

  有些人可能不明白的是,“地王”“楼王”频现的背后,其实那些开发商从地方政府手里购买土地的时候,压根儿没有付给——我们通过媒体或者其他途径所了解的那样——,一亩商业用地政府真正卖到几百万元,可能几万元不等就轻松的把土地拿下来了。那么虚长出来的那些钱呢?只不过障人耳目、瞒天过海,便宜的很。结果是,开发商和政府官员沆瀣一气,共同瓜分了高出市场实际购买力的那一部分暴利罢了。

  到此,我们应该明白这样一个耍人的伎俩,不是因为供给不足造成房价高涨,涨到超出国民购买力许多倍,不是因为买方市场旺盛,造成土地供给短缺,所以才出现土地价格涨到几百万一亩;而是,政府和开发商共同上演了一出双簧,通过高价卖地的表象,告诉公众房价确实应该涨了,否则土地资料成本太高,商品房价格过低就是亏本买卖了的。事实上,开发商和政府通过带有严重欺骗性质的手段,共同“分赃”了那越来越高的暴利。

  按照正常人的逻辑推理,真要是因为土地上涨,导致房价水涨船高的话,最先和政府翻脸的应该是那些开发商们,捞不到我们公众与政府过不去。

  在同一条既得利益链条上,开发商和政府是同一战壕的“盟友”,所以我们看到有官员“要查处开发商降价亏本卖房”的荒诞事件上演。

  有一首歌这样唱“死了都要爱”,那么对于中国的楼市,我一向的观点“死了都不要救”。如果不能深切了解中国国情“实际购买力”的话,救楼市就是救既得利益群体的利益,是在救那些投机倒把的二道贩子“炒房族”,而不是解决真正需要住房群体的住房难问题。

  当政策不能够完全考量买方和卖方市场,单方面考虑卖方市场,忽略买方市场的真实情况,才是真正的酵化房地产巨大泡沫的早一日来临。说到底,暴利时代不终结,房地产市场不会回暖,房地产市场也不会回到健康的发展轨道上来。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房地产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