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晓亮:经济学家学术研究应最大程度惠及民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6日07:50  重庆时报

  作者:李晓亮

  茅于轼老先生又被骂了。日前,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发布“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研究报告,认为“确保18亿亩耕地以保障粮食安全”是错误的观点。天则理事长茅于轼则认为,中国已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只要有市场,一切皆可解决。(12月25日《每日经济新闻》)

  此言一出,舆论大哗,质疑夹杂叫骂声。这注定又是个不讨好的观点。去年茅先生发表过一篇题目很讨巧的文章,却惹来无尽争议。“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看似两边讨巧,实则两边不讨好。

  其实,茅老先生是一个值得我们尊敬的经济学家。他的观点屡屡不被舆论接受,却仍坚持按自己真实想法,按自己的研究据实发表,丝毫不迎合舆论也全然不避压力。仅此一点,对一个高龄老人来说,就殊为可贵,令人起敬。我们相信,他确是本着“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希望照顾所有人利益的朴素态度在发言。但却屡被误解,这就需要引起反思了。

  除了茅先生的观点,具有绝对“惊世骇俗”的客观效果外,面对经济学家、专家学者的高论,公众在主观心理上其实也有着微妙的“接受反应”。

  因为在当今,我们看多了雷人专家的表演。比如前不久,就还有位被批完全不接地气的专家,无视金融危机寒风呼啸,还强烈提议征收“呼吸税”。当即惹得网友引用郭沫若年轻时的愤然之论:“自古未闻粪有税,如今只剩屁无捐”,来嘲弄专家宏论;在一些房地产论坛上,不少“屁股决定脑袋”、毫不“爱惜羽毛”的经济学家赤裸裸的“托市”缪论,更是雷得公众外焦里嫩。

  当然,我们承认这些哗众之论,甚至已让公众逐渐培养出相应的免疫系统,对这类话保持天然的警惕。但是,如果我们足够客观理性的话,对茅于轼先生这次的观点,我们还是应该回归学术本身来看待。

  我们不知道,现在我们所见的观点,是茅的原话还是在辗转中被断章取义了。也不知道,公众的反应是在阅读了报告详情后的理性反对,还是未及细看的“网络盲从”。

  而就学术研究本身而言,作为一位经济学家,茅于轼当然可以有着自己独立的学术观点。只要这个观点是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就无可厚非。何况,学术观点因人而异,即便茅的研究结果和主流观点有所出入,也很正常。我们欢迎学术争鸣,但至少应该是文明、理性的纯学术交流。当然,他“炮轰”经济适用房政策,以及现在对耕地的独立见解,或许很难得到广泛认同。但在一个文明的社会,即使面对异论者,我们也绝不能以粗言谩骂来对待。

  当然,面对网络上一些粗俗言辞,茅先生可能很委屈。却不知,茅先生有无从自身层面考虑过,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学术观点怎样才能得到最广泛认同。答案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为最广泛的民意代言,让自己的学术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民生。

  即以此次事为例,一个看似只关乎耕地的研究结果,实则牵涉面极广:关乎农村、城市、耕地、房价等方方面面的因素。这时,经济学家就应从专业研究领域出发,以科学数据或理论为依托,建言献策,敦促政府在促进房价下调与防止房价崩盘的诉求间达致平衡、严守市场规则与坚守民生本位。

  像茅于轼先生这样有着极高威望和巨大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更应有着公共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和人文关怀。我们相信,勇于担当,从民生本位出发的经济学观点,必然最为民众所喜。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