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李龙
生于广州长于广州,就是不懂说广州话。随着新广州人、新移民的逐步增多,越来越多的广州孩子只会说普通话,而不会说粤语。对此,越秀区先烈中路小学首创每周一天“广州话日”,扫“粤语盲”:周五除上课和早读外,下课时间一律讲广州话,普通话这一天也不能超过20句。
广州孩子居然不会说广州话,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实际情况却是如此。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由于孩子的家长是新移民,本身就不会说广州话。再加上现在学校都在推广普通话,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再到中学,老师都用普通话教学,平时同学之间也习惯用普通话交流,导致这些广州新客家人第二代根本没有学说广州话的机会。
作为地方语言,广州话和普通话差别确实很大。“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广东人说普通话!”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或许正是基于此,广州很早以前就开始了全面推广普通话的工作。作为一个开放的现代化大都市,“推普”当然是广州发展的必然要求,广州不但有不断增加的新移民,还有成千上万的外来务工者,为了方便彼此间的交流沟通,普通话自然是不二选择。实事求是地说,广州推普的成果相当显著,与以前相比,广州本地人现在说普通话的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人的广式普通话说得和标准普通话的差距正在缩小。
然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都承载着一种独特的文化。粤语作为岭南文化的载体,它记载着古代雅言的演变和广府地区的语言特色,在历史的传承、族群特征的体现、岭南文化的发展等研究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老舍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好的文字就是最亲切的文字”,对土生土长的广州人来说,广州话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而且是一种情感上的认同和亲近,正是这种情感维系着他们之间的“根”意识。因而,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推普的同时,都不该遗弃粤语。
事实上,推普和说粤语并不矛盾。一方面,我们要大力推广普通话,另一方面也应该给粤语足够的保护,给孩子提供一个说粤语的语境,不至于让他们生在广州,却连广州话都不会说。开放进步和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从来都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在多元文化不断融合的今天,粤语正以一种开放的态度不断吸收着外来语,丰富自己。因而,当更多的老广操着满口流利的普通话时,我们不应忘了,粤语是我们“根”的一部分。广东省著名语言学家罗康宁经过研究认为,粤语源自于中国古“雅言”,是我国古代普通话的活化石。且不说粤语是不是普通话的先祖,但至少我们不能让粤语在若干年后成为真正的化石。
让广州孩子学说粤语,除了学校的别出心裁外,有关方面在政策和措施上鼓励支持粤语的使用同样重要。比如说在一些非正式活动上不限制说粤语,多举办一些“说粤语”的活动。当然,最重要的是会说粤语的广州父母多与孩子们用粤语沟通,让粤语作为一种文化、一种文明的遗产得到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