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劲强
今年股市仅剩下4个交易日,基金排名之争也已进入白热化。(12月26日《北京商报》)
俗话说,年关难过,如今这句话在基金经理身上得到了验证。以往到年底,基金公司拼的是谁赚的钱多,但今年颇为尴尬,各基金经理拼的是谁亏得最少,即便如此,各基金公司也拼得不亦乐乎。基金今年大幅亏损已成事实,为基民赚钱俨然已经成为泡影,但为了排名也要奋力一搏。
据统计,目前国内各种基金评级至少有20种以上。对于当前的基金排名或者叫评价体系,业界早有微词。排名带来的压力犹如戴在基金经理头上的“紧箍咒”,让他们苦不堪言,有时不得不放弃制定好的投资方略。而广大的基民也陷入到排名的迷雾中,不知如何进行筛选。
基金今年业绩的惨淡,以及备受诟病的命运,早在一年前就埋下了种子。那就是基金借着2007年的牛市势头,“大跃进”式的发行新基金、进行持续营销的举措。这种激进的销售模式把很多基民套在了4000多点的“高山”,而如今上证综指仅在2000点“山谷”徘徊。
从热到冷,论及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基金没能有效引导大家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而只是简单地把基金产品销售出去,从而出现了不少基民把所有家当投入到一只根本不合适自己的基金产品中的不合理现象。由此可见,仅靠壮大规模并不能带来基金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专业的投资理财服务才是基金公司的立足之本。虽然加强销售短期内能为基金带来规模扩张,但如果投资管理能力薄弱,短期涌入的资金还是会逐渐流失。所以,基金应改变单纯“规模至上”的发展战略,回归财富管理者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