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杨立群 安峥
在一周的空袭后,3日晚,以色列军队向加沙地带发起地面攻击,这也意味着以军加沙攻势进入第二阶段。以色列为何决定展开地面军事行动?打击的效果如何?可能如何收场?
为何出兵?
当初以色列展开空袭行动,是为彻底扫除哈马斯对以色列的安全威胁,可如今空袭已历一周,以军发现,他们的轰炸“标的”所剩无几,而哈马斯的火箭弹却仍在飞来。地面攻势表明了以方的强势,也在无形中彰显了空袭还未能令其实现初衷。
中国前驻埃及大使安惠侯说:“以色列的战略目标是使得哈马斯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再发射火箭弹威胁以色列的安全,但空袭至今,这一目标显然并未实现,而如果要达到全部行动目标,就必须实施地面行动。”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朱威烈教授说:“发动地面进攻的目的就是继续打击哈马斯有生力量和主要领导人,实现对哈马斯的重创。空中打击的主要目标是哈马斯的军事据点,现在这些场所已被清除得差不多了。更多的哈马斯武装人员和平民是混杂在一起的,光靠空中打击根本无法实现。”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西亚非洲研究室主任李伟建说:“以军准备通过地面作战,搜索并消灭更多的哈马斯武装人员,尽可能地削弱其势力,从而实现彻底打垮其政权的最终目的。与2005年后以色列对加沙地区发动的数次地面进攻相比,这次行动不仅目标更明确,规模也更大。”
以色列《国土报》4日则刊文写道,“军方认为,入侵加沙将重创哈马斯武装的常备力量,同时对哈马斯领导人造成威慑。”
能否奏效?
这次出兵加沙,也是2006年以黎冲突以来,以色列发动的最大一次地面军事行动。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场力量对比悬殊的较量———以方无疑具有巨大的军事优势,但细细考量,以色列期望的胜利并不那么容易实现。
一方面,地面打击更有效率,却也更艰难危险。进入军民难辨、地道纵横连贯的加沙,以军的军事优势可能被哈马斯的本地化优势所抵消。事实上,一些先例也显示,以色列在类似地面进攻阶段的表现大多平平:不仅没能击垮对手、终结暴力,反使自己陷入外交泥潭或遭受人员伤亡。最新的失败案例当属2006年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之战,以军在大规模空袭后发动地面攻势,但最终却无功而返。
另一方面,以色列过去的多次战争经验也表明,所谓“有限进攻”的策略也难以奏效。分析人士指出,即便以色列这次控制了巴武装人员活跃的加沙地带北部,暂时抑制火箭弹袭击,一旦以军撤离,对方的火箭弹马上会“卷土重来”。
安惠侯说:“开展地面进攻也有可能是步‘臭棋’。以色列能够重创哈马斯,但不可能推翻它。以色列也不可能无限期占据加沙,必须撤出。”
怎么收场?
地面进攻的车轮一旦开始转动,就不太可能很快刹住,而在实现其战略目标之前,以色列方面也很难轻易罢手。朱威烈说:“地面打击至少还会持续几天。虽然埃及等国正在积极地做和解工作,关于哈马斯提出自己谈判方案的消息也不断传出,但在取得实质性进展之前,以色列很难立即停手,以政府将不得不对国内舆论有所交代。”
但分析人士也指出,以色列也会采取一种相对谨慎的态度,打击不可能无度。一方面,加沙地区地道纵横连贯,给以军进攻制造了不小的阻碍,而以军也很难彻底清剿哈马斯;另一方面,随着当地平民伤亡人数的上升和人道主义状况的恶化,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也将加大;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华盛顿并不希望以军在加沙闹得“不可开交”,奥巴马团队更希望接手一个相对稳定的中东。
事实上,虽然以色列军方称地面行动将持续相当长时间,但大家都很清楚,“最好”的结果,恐怕是哈马斯在以色列的进攻下尽快妥协,主动要求停火,一旦战事久拖不决,不但哈马斯可能借机重现黎巴嫩真主党在2006年黎以冲突后的辉煌,成为阿拉伯世界的英雄,同时也会给美国新政府的中东政策制造麻烦。
因此李伟建判断,“最有可能的是双方在国际社会的干预和斡旋下,签署一个所谓的‘停火协议’,以色列见好就收,哈马斯出于保存力量的想法,也接受有条件的临时停火。但这个‘停火协议’不太可能是此前双方曾签署的长达半年的协议。”安惠侯则判断:“这场战事在本月20日奥巴马上任前可能会有个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