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熊丙奇:能否换个思维为中小学生减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6日07:13  东方早报

  作者:熊丙奇

  今年,本市在中小学进一步实施“减负”措施将更为具体和严格,市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市教委将推出八条措施,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控制补课现象和加大对学生作业管理等办法,走“轻负担,高质量”之路,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1月5日《文汇报》)

  就在同一天,媒体刊发了新华社关于温家宝总理近日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发表的题为《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的讲话,讲话谈到了教学改革问题。温总理说,“现在,在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认知,认知是教学的一部分,就是学习。在认知方法上我们还有缺陷,主要是灌输。其实,认知应该是启发,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仅在知识的本身”。“解放学生,不是不去管他们,让他们去玩,而是给他们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手的时间”。

  联系到温总理的讲话,再看本市的减负举措,笔者认为,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师上课效率、严格控制作业时间、作业量,固然重要,而根本治理负担重的途径,则是改革教育理念、调整教育方法——不是单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一直以来,我们以作业量和书包重来评价学生负担。减轻学生负担,就是减少作业、减轻书包。这其实是误解,作业时间长,就一定会让作业成为学生的负担吗?关键要看是什么“作业”。对于我们的中小学生来说,作业往往是根据知识点要求,做大量重复的习题,这样的作业,哪怕每天只做1小时,也会是严重的精神负担;而在国外,中小学生并非没有“作业”,只是他们的作业不是在纸上、试卷上进行重复记忆和训练,而是进行动手和思考,比如9岁小学生就做小课题,要求去图书馆收集资料,写一篇小报告,整个过程,花费的时间显然不少,但是,学生们特别感兴趣,不觉得有啥枯燥,也就不觉得这是负担和压力。这与温总理的讲话精神是一致的。

  同样,“书包重”也是如此,书包重是否成为学生的负担,也要看书包里装的是什么“书”。对于我们的中小学生,由于强调灌输式知识学习,书包里装的是课本以及对应课本的诸多教辅读物、练习册,这样的书包,确实是学生沉重的负担;而国外中小学生的书包,有的并不轻,装的却是我们这里认为的闲书、课余读物,这些书都是孩子们自己喜欢读的,因此并不会感觉其沉重。

  所以,布置什么作业、允许学生书包里什么书,这才是减负的关键。灌输知识的教育,必然只会“题海战术”、强化训练,作业的多少,只是负担轻重变化而已,终究没有把学习变为学生的兴趣。在中小学课堂上,应广泛开展启发式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而不让学生死读书,这才是真正意义的减负(当然,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这需要教育体制的配套改革)。只有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视角来看待学生的减负,才能真正使中小学教育走向激发个性、综合发展的道路,真正做到解放学生。

  (作者系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减负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