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冰启:教育公平是教育规划的立足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6日09:34   珠江晚报

  作者:冰启

  温家宝近日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讲话中谈到:有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本来经济社会发展了,农民收入逐步提高了,农村孩子上学的机会多了,但是他们上高职、上大学的比重却下降了。(据4日新华社)

  我认为,出现以上问题,大致有以下原因。

  一是农村教育质量低。普遍而言,农村学校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无法与城镇学校相比,近年来一些有条件的农村家庭,送孩子到城镇学校借读,但更多家庭的孩子由于无法承担高昂的借读费,能上学却不能上好学。随父母到城镇求学的打工子弟,在城镇求学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只有少数能进公办学校和条件不错的民办学校,相当部分则在条件简陋的打工子弟学校求学。

  二是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近年来我国名校在发达地区,投入更多的招生指标,而在人口众多的不发达地区,投入指标很少。2006年,中国政法大学从教育公平出发,采取按当地人口的方式,配置招生指标,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但是此后没有其他211高校跟进。当年,清华大学在11万考生的北京,招生指标为328名,而在80万考生的河南,招生指标仅74人。在2004年高考中,全国农村考生人数其实已经超过城镇,占报考总数723万人的55%,即398万。但在名校录取中,农村孩子只有20%,这与录取指标分配不公平有密切关系。

  三是教育投入与教育回报失衡。资料显示,我国大学的学费标准,占到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的160%,在农村送子上大学造成家庭贫困,并非个别现象,而这些学生毕业之后,如果不在名校,没有亲朋关系,将面临就业困境。高投入、低回报,使一些农村地区,出现新的读书无用论,不少地区出现初中辍学现象,就是因为家长认为送孩子读到初中,能识字就可以外出打工了,不必再花钱送孩子去读高中、读大学,进行“无谓” 的投入。很显然,并非农村家庭、学生自觉自愿地放弃上大学,而是现实让他们觉得上大学成材的路很渺茫。这种新读书无用论,会对整个教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我们希望,在未来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能把推进教育公平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均衡义务教育发展,让每个受教育者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都既能上学,又能上好学。

  作者系高校教师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教育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