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曹旭刚:除了数据民众应有更多渠道审查反腐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7日07:22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曹旭刚

  在这个数据层出不穷的时代,一些数据是不会给人心中留下任何涟漪的,但有些数据注定是很吸引眼球的。其中,中纪委于昨日公布的“十七大以来,全国共有24864名领导干部上交了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1.6亿元”无疑就属于很能夺人眼球的那种。

  尽管有关方面不是第一次公布这样的数据了,但每一次公布几乎都会引起一些议论,议论主要集中在一个方面——— 领导干部上交的钱太少了,网络上新闻的跟帖几乎都发出了这样的声音就是一个明证。24864名干部上交1.6亿元,加以平均之后,人均上交6435元。很显然,议论的声音基本上都是冲着这个来的,总觉得钱太少了,不足以准确地反映现实。

  对于这样的“嫌少”的声音,初闻之时,似乎有点道理,但仔细琢磨一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人均上交6435元的确是算不上多,但人均多少又能算上多呢?如果真的出现人均几百万或者几千万的情况,民众就真的会兴高采烈,就会满意吗?我看未必。人均越多,只能让百姓对官员的意见越来越大,心里越来越难过,更遑论兴高采烈了。那么,是不是人均上交金额为几百、几十甚或为零的情况下民众就会满意呢?答案依然是未必。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恐怕只会换来滔天的骂声,毕竟,人们对纪检监察工作怀有很高的期待,人均为零只能被人理解为监督者无能或者是有关方面在粉饰太平。

  现在,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尴尬境地———上交数额太多了,民众不满意;上交数额太少了,民众也不满意,而又根本不可能寻找到一个各方都满意的数额,毕竟,反腐败这事儿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就不是能用数额多少来衡量的,也不是单靠纪检监察机构一家所能解决的。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衡量反腐败的成效?

  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座谈时强调,政法工作搞得好不好,最终要看人民满意不满意。而对于反腐工作而言,亦是如此。民众是否对反腐工作满意,就要看民众对于官员在社会事务中的作为是否满意,就要看官员这个群体在百姓的心中是否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毋庸讳言,在当今社会中,有一部分官员在私利的诱惑下践踏党纪国法,并最终影响了官员这一群体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基于这种情况,近些年来,中央逐渐加大反腐力度,越来越多的高官都因腐败而落马,官员的行为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约束和制约,但是,一个不争的现实是,单凭纪检监察机构短时间的努力,是完全无法破解所有的腐败问题的,毕竟,这需要全社会长时间的努力。

  而对于民众而言,日常所能了解与感知到的反腐工作,基本上都是通过大案要案的查处和相关部门的数据通报,除此之外,民众很难了解到纪检监察机构是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履行职责的,因为不了解,所以才容易出现认知上的错位,才容易对这些日常数据“说三道四”。

  因而,一方面民众不要简单地以数据来评析反腐工作,而是需要以心来感受官员在社会事务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当越来越多的官员肯以百姓为重,那么,也就是反腐败成效巨大的时候。另一方面,有关方面则有必要时时把握民意的变化,并且让民众能够多多参与到日常的反腐工作当中,让民众能眼见一些具体的足以鼓舞人心的措施,新疆阿勒泰地区推动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暂不论成果如何,仅这种姿态,就堪为一个进步的例子。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反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