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马红漫
两大石油巨头在沪上演的成品油“降价大战”愈演愈烈。中石化于1月5日再度宣布在沪降价,特别把出租车广泛使用的90号汽油价格再降5分钱,并把降价范围扩大到90座加油站。至此,在上海市场,经过两个回合的降价拉锯,中石油的0号柴油和93号汽油比中石化每升便宜5分,中石化在量大面广的90号汽油上价格追平中石油。中石化上海销售公司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目前所有决定的目的都是为了保证销量。
两石油巨头在上海的两轮价格战引起各界高度关注。对于上海市车主而言,之前虽然见过民营加油站降价,两个石油垄断巨头打得不可开交却是史上首见。但是细细品味一下,我们却不难发现,看似激烈的价格战目前能带给消费者的实际利益还并不多。
在上海市区范围内,加油站的地理分布密度不算低,但很多车主却发现,要想加到优惠成品油,实际的操作难度其实很高。首先,与全市千家左右加油站总数相比,近150家中石油加油站加上90家中石化加油站,才占到总量的三分之一不到。其次,这些参与降价促销的加油站一般位于比较偏远的地方,而且降价种类不一。以中石化参与降价的90家加油站为例,其中分布在内环线内的加油站有6家,内中环线间的有9家,中外环线间的有23家,其余分布在外环线外的交通主干道两侧。在这其中,有17家加油站仅降低了0号柴油价,12家站仅降低了90号汽油价。三种标号汽柴油价全降的加油站有25家,降了两种标号的有36家。最后,区区200多家加油站,车主要想获得一份详细的名单和降价种类也不容易,必须依靠汽车论坛等,才能搜索到优惠加油站的分布地址。
以此而言,与价格战在形式上的“轰轰烈烈”相比,其市场实际意义不过是“羞羞答答”而已。
此番两大石油巨头为何会上演价格战?一个比较可能的解释是:库存压力。据媒体报道,截至2008年11月底,中石油集团和中石化集团的汽油库存增至3480万桶,较10月份上升5.14%;柴油库存则升至5200万桶,较前一个月上升0.78%,均再创纪录新高。
有了巨大的库存压力,石油巨头不得不选择临时性的降价促销,中石油首先发难,中石化被动跟进,仅此而已。至于为何选择上海作为主战区,这也是有深意的。事实上,上海本地非国资加油站数量并不多,两大油企的垄断地位较之其他区域更为强大,因此之前在上海很少看到成品油市场价格的竞争,消费者也更容易因为价格稍降而得到满足。同样的,两大巨头选择上海开打价格战,正是基于强有力的市场控制能力:主动降价并不会因为其他油企的参与而导致市场失控;反之,一旦尝试性的竞争行为伤害了垄断企业的共同利益,能够及时被联手叫停。凡此种种因素,其实都揭示出,当下成品油价格战的本质还算不上真正的市场竞争。
当然,无论价格战的实质如何,有价格战总比没有要强得多。习惯了顶着指导价格浮动上限卖油的垄断巨头,如今能够放下高高在上的地位,已经算是不小的进步了。而问题的关键在于下一步,也就是如何才能够让成品油价格定位回归理性,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多的优惠——测算显示,国内目前的成品油价格所对应的原油价格在80美元/桶左右,而国际原油价格目前不过在40美元/桶附近。
无须讳言,引入新的、具有强劲实力的第三方竞争者是改变成品油市场游戏规则的关键。但近些年来的现实情况却是,更多的民营油企在“油荒”中被国企所收编,垄断企业的实力是在加强而不是被削弱。作为长期体制改革的既定方向,市场希望油品市场的开放能够被切实推进,而不是继续停留在纸面上。至于当下,就是要立即大幅度地调降成品油政府指导价格,让羞羞答答的市场竞争,真正变成全体国民的切实福利。
只有这样,也才能够迫使垄断油企去真正顺应市场,尊重消费者的利益伸张,而不是继续一味享受价格独断权力。唯有如此,才能让消费者不会仅仅因为“伪价格战”就仿佛得到了市场机制的恩赐,因为真正市场力量所带来的福利根本就尚未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