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晓亮:尊重民生尤需细微之处见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7日08:52  重庆时报

  作者:李晓亮

  近日全国财政会议讨论出台一系列措施,如提高城市保障,完善高校财政拨款制度,支持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等。同时还用了比较大的篇幅来“着墨”民生,今年财政部门将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1月6日《新京报》)

  若在往年,公众对宏观的国家财政会议,或许不会有太浓厚的兴趣。但今年财政支出结构将作何调整,有什么新的保障民生之举,却可能牵动很多人的心。因为这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对民生领域而言不啻为一场冰雪灾害。

  有例为证:近日,北京一项调查显示,近七成受访者表示被金融危机“直接影响”。其中,26%的人收入下降,月入2000元以下者则最感危机。(1月6日《新京报》)在此语境下,财政会议“加大民生投入”的承诺,无疑给公众喂服了一粒定心丸。

  以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作出的决议。现在财政会议“着墨”民生之笔,显然是对前者保民生思路的续接与延展。

  于此可见中央尊重民生、关注民生、保障民生的方向,是异常明晰而坚定的。现在最需着力之处,莫过于让这些相对宏观的决议和方向,最大幅度地真正惠及民生。让人人都能领到一个“民生锦囊”,于危机关头纾困解厄。而其间玄妙,既无须多少高深理论,亦不用耗时潜心研究,只要记住一句古话就行——“细微之处见精神”。

  亦即,民生难题并非无解,很多时候也不是现有的政策不够高明,而是相关部门缺乏执行力,欠缺一种认真落实的责任和专注细节的精神。不少执政者空有凌空蹈虚的政策宣示,却无严格践行的热情,更疏于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具体而具操作性的配套细则。这就导致一系列看上去很美的民生蛋糕,一次次从纸面上翻过,难以不走样地照进现实生活。

  比如此次财政会议决定,今年起中央财政分别按月人均15元、10元的标准,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资金。这中带有示范意味的政策,显然需要地方政府联系实际研究落实,而非囫囵吞枣般公示了事。否则,其实际效用,肯定不容太过乐观。

  而归根到底,忽视民生细节的症结就在于一些“公仆”,缺乏现代政府的行政伦理和执政责任,只愿意“同甘”而不愿与公众“共苦”。比如韩国已决议冻结今年公务员工资,而国内某些地方还曾传出给公务员逆市加薪的消息。一边是与民共度时艰“视民如伤”的无声宣示,一边却是在寒潮中独自添加御寒服的不智之举。两相对比,令人唏嘘。

  民生之前,就业为尊。财政会议就提出以工代赈促就业,尽可能安排返乡农民工就业。我们知道70多年前美国经济大萧条时的“罗斯福新政”,也曾用“以工代赈”吸收失业人员。但首先我们必须契合实际,正视当下不少失业民工,没有一技之长、没受过系统培训等“就业瓶颈”。

  所以说,全面激发以工代赈的正面效应,必须以各地政府开展的、有针对性的农民工职业培训为基础。而培训的资金问题,农民工与企业如何自主选择培训方向与培训模式等问题,都是绕不开的起码的民生细节。只有这些细节无懈可击,尊重民生、惠及民生的政策之树才能良性发育,枝繁叶茂。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民生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