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旭明:我国尚能消化大学生就业需求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7日11:17   央视《新闻1+1》

  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超过600万,创下新高,加之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就成了很多高校毕业生必须面对的课题。昨日,央视《新闻1+1》特约观察员王旭明(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在节目中表示:“从我们国家对大学生的需求来说是能消化的。目前我们国家大学生不是多了,是远远不够”。

  “不存在就业市场饱和的问题”

  在谈到市场能否消化目前600万大学生的问题时,王旭明称“国家大学在1998年实现了一次扩招,在原来的基础上增了45%的比例来扩招了这样的规模。应该说这几年的实践来看, 这些人才是我们高速发展的经济所必须的一个支柱,不能缺少他们。”

  “不存在就业市场饱和的问题”,王旭明分析说,“如果大学生把择业放在一定要从事所谓白领的工作,所谓很有头脸的工作,那可能就面临找不到工作了。现在大学生是大众化教育时代的大学生,至少有50%多的大学生是属于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的,专科层次,这些大学生应该是以技能为主的,包括就业,应该从事以技能为主的工作。如果大学生的价值观、生活理想就定位在这一辈子稳稳当当,有个几千块钱的收入,有个基本的生活保障就够了,那也就这样。改变这种状况,从两方面说,一方面有大学设置的专业需要改进和调整的问题。另外一方面,作为大学生,不是专门为了就业而去上的大学。

  王旭明先生称:“一个理想的社会,一种非常完美的状态,大学生应该是这个社会里面创业的主体,而不应该是就业的主体。大学生就业难难倒全世界,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发达国家现在大学生也没有完全成为主体,所以大学生就业难才成为世界性的难题。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应该成为这个社会创业创新的主体,而不是满足于几千块钱,平、安、稳的生活的主体。。

  王旭明进一步表示:”中国的政府是责任政府,考虑到目前的现实情况,全力采取措施来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大学生应该是社会的顶梁柱,应该是帮助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一支主要力量。“

  “完善自身度过就业寒冬”

  面对内外夹击下的就业寒冬,部分大学生不愿意到中小企业去谋职的现状,王旭明鼓励大学生克服“怕降格”心理,勇敢地作一次“智慧的选择”,而 “适合自己的就是好工作”。“就业形势严峻,将加速大学生就业观念的一种转变。应该看到,任何一个社会都不是一个完美的社会,在不断地追求完美的社会,在存在这样或那样弊端的时候,作为大学生自身,除了呼吁,除了帮助,除了期待社会去调整,去完善之外,作为自身,我觉得是完善自己。少怨言,多充实自己,降低标准。简单的说,先择业,再就业,最后实现创业。”

  王旭明称,对于就业问题的考虑在未来要“关口前移”。他解析说“就是由出口考虑就业问题变为入口就考虑就业问题,就是大学生在入大学,在进大学门的时候选择专业,包括选择学校,甚至选择老师等等,可能都要和就业紧紧挂钩。在就学的四年期间,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就业紧密相结合。所以这里面有两方面因素特别要说,一方面,作为学校设置专业的时候,所谓那些长线专业,就是市场不欢迎的专业应该尽可能地调整。另外一方面,作为学生主体,自己要及时地调整,在学某些专业的时候,要把学和习结合起来,要把学和术结合起来。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相关专题 央视新闻1+1

更多关于 大学生就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