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薛世君:降价不到位楼市难有起色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8日10:26  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薛世君

  听说最近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经济现象——“口红效应”: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直线上升。在金融危机阴影之下,经济虽不景气,可人们仍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怎么办?只好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比如口红)来寻找消费快感,聊以自慰。

  口红、袜子之类小件商品紧俏了,可房、车、旅游这样经济拉动效应明显的“大件”商品就会相应地滞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日前指出,2008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预计较2007年下降超过18%,目前各地房价仍高于普通居民支付能力,最好的“药方”就是降价促销(《人民日报》1月7日)。

  按照社会学家孙立平的看法,这种消费模式预示着我国社会由生活必需品时代迈向耐用消费品时代的过程中遇到了障碍。小了说,人人“惜买”,不敢消费;大了说,美国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就是因为没迈好这个坎。

  如何迈好这个坎,楼市是个风向标,当前最牵动人心、最让人爱恨交加的“大件”商品,非房子莫属。可数年楼价狂飙透支了楼市的生命力,如今已是积重难返。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1~1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8.3%,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8.8%。上海、南京、杭州2008年商品住宅成交量分别下跌57%、54.3%和约50%。很明显,房子滞销了。

  销售量大幅下滑也导致很多城市的房屋空置率骤升。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房地产开复工面积是24亿平方米,而同期全国只销售了5.5亿平方米。以致有业内人士认为,即便不考虑政府大建保障性住房对市场的冲击,全国也需要四五年的时间才能够将这些面积消化掉。更何况,开发商还囤积了大量的土地正在排着队等开工。

  一边是房子滞销,一边是存货骤增;一边是促消费、扩内需的形势要求,一边是消费者的日渐浓厚的观望情绪。而依然畸高的房价,正是上述问题的死结。

  要说开发商毫无“觉悟”似乎冤枉,打折、特惠房、免费试住、送车位等促销招数也算花样迭出。可这种隔靴搔痒型的“花样调整”与老百姓的购买能力和消费期望落差太大。正如齐骥所说,房价虽有回落,仍然过高。言下之意,房价应该再降低一些。

  事实上,近期以来,政府在不断地释放降价信号。国务院继推出提振经济的“国十条”之后,又部署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三大项政策措施,力求楼市软着陆,要求开发商主动采取措施,以合理的价格促进商品住房销售。齐骥副部长的这次表态,不过是将一说再说的立场重申一遍。

  政策信号清晰明了,那就是降价促销。与此同时,政府次第出台了多项政策以拉动住房消费,降低契税、调低利率、调整首付比例、放松二套房房贷、降息……然而症结主要在于高房价,不在于这些边缘税费,治标之举终究无法治本。“消化”日益增加的楼市存货,关键还是要靠深度降价促销。

  按照最基本的供求规律,房子滞销且存货骤增,房价深度下跌乃大势所趋。病入骨髓却仅作皮肤消炎处理,开发商们对房价的“花样调整”未免缺乏降价诚意。薄利多销是最朴素的民间商业智慧,开发商们不会不知吧?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楼市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