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晓亮:以兼爱非攻中国智慧标注巴以和解底线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9日07:31  重庆时报

  作者:李晓亮

  加沙前线的医生穆勒说:“每晚9点后,所有在加沙的人都在做着准备,因为9点一过,轰隆之声四起,房屋摇颤,窗上玻璃迸碎,夜夜如此。”我们不能身临其境,穆勒却可以在加沙的每一个人身上,看到深深的恐惧和悲伤。而这还只是以色列未发动地面攻势之前的情景。

  可以想象,这该是一块怎样灾难深重的土地?中东沉浮数十年的流血冲突,火与血的洗礼积淀下多少仇恨,想来令人不寒而栗。从加沙腾起的烈焰中,我们看到无尽的苍凉与绝望。那惊悸痛楚的眼神,撕心裂肺的哭喊,让人永难释怀。自去年底以色列展开军事行动以来,已造成加沙700多人死亡,3000多人受伤,其中半数是妇女儿童。

  面对不断攀升的伤亡数字,面对陷身战火的人们凄厉的哀鸣,人人都体味到这里人道主义危机之深重。而此时,网上却还曾流传一篇名叫《以色列绝对是个好国家》的网文。在巴以的硝烟中,仅是读到这个标题都显得残忍。

  与网上的非理智声音相比,传统媒体上多洋溢着“以色列坦克驶进亨廷顿预言的魔咒”之类的论调。目之所及,亨氏的“文明冲突论”俨然成了解读巴以冲突的圣经。这时它难免沦为人们分析问题时对号入座的工具,也就成了把预言性的描述当成现实本身的本末倒置行为。而巴以战火点燃之际,亨氏驾鹤西去,似乎也成一种晦涩的隐喻。

  其实,面对战争,我们最感到亲切的字眼,既非网上噱头十足的喧嚣声,亦非舶来的水土不服的西式理论,而是闪耀于中国典籍的四字箴言“兼爱非攻”。

  且世界范围内,对中庸之道的“和文化”研究,早已风生水起。因为自古人类文明就是相通的,而“兼爱非攻”又得“和文化”的精髓。所以面对战争,“兼爱非攻”的中国智慧,自然极具普适性的引领价值。

  “兼爱”是一种古老的“博爱”思想。“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兼爱”必然主张“非攻”。攻战之害,流血漂橹,国破家亡。且不仅被攻之国受害,攻人之国也很受伤。而战乱最大的受害者就是人民,巴以战火中的受难者就是最好的注脚。

  所以,“兼爱非攻”可作巴以和解的底线,也可算人类共同的价值的底线。兼爱是超越于民族、种族、地域、国别之上的巨大理性。民族之上还有命运共同体,这是人类的共同命运。随着时代发展,人类彼此间联系紧密、依赖强烈,世界已如一村。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共性和多元性。

  战乱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一场好的战争,也没有一次坏的和平。和平只能用和平来交换。对于两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只有和平才能换来彼此互信。无和平,则无信任。以色列总理日前列出了停止军事行动的两个条件,而这看似妥协的条件仍有未尽之处。其实和解只需“兼爱和非攻”。兼爱使得和谈成为必要,非攻使和解成为可能。毕竟,“血和泪已经足够,给和平一次机会吧”。

  中国人则应自觉摒弃道德看客的马甲,拾起世界公民的身份。全球化语境中,只有世界人民摒弃纷争,通力合作,世界才能获得可期的成长。有人说21世纪是和解的世纪,但和解的条件,是自由与合作。自由,首先是免于危险的自由,然后才能有身心的全面自由;合作,又是自由基础上双向选择的自主合作。人只有自由,才能激发潜能,有所创造,群体亦然。唯有走向和解与合作,人类才能真正拥有美好未来。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巴以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