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关万维:《赤壁》几亿元的文化快餐太奢侈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9日09:35  深圳商报

  作者:关万维

  备受关注的贺岁档大片《赤壁(下)》1月7日全国公映,火爆的战争场面让观众大呼过瘾,“雷人”的台词也使得场内笑声不断。很多人认为,《赤壁(下)》是一部成功的娱乐片。但也有人质疑,下集比上集更加背离历史,荒诞得让人无法接受。我们编发了几位影评人的观点,看看他们对该片及导演吴宇森的评价。

  有其上集,必有其下集,这是我不愿从具体细节去谈《赤壁(下)》是如何拙劣的原因。那些基于上集所作的判断,完全适用于下集,这里不再赘述。对照历史或者基于历史逻辑来谈《赤壁》已经没有意义,因为吴宇森铁了心,要讲一个完全属于他自己的故事。

  历史一旦过去,就不可能再有绝对真实的历史,这是毫无疑问的。哪怕所有的文件被解密,所有文物保存完好并顺利出土,都不可能再有绝对真实。因此,所有历史都是一次性消费,既不可再生,也不可绝对还原。因此,对于历史题材的作品,可以允许作者行使很大的改编权力,改编得比文献和传说更合理,更具表现力,或者表达一定的时代精神或个人意志。

  看《赤壁》改编出来的所有情节和情节的发展,不是那种一环套一环的宏大构想,而是将一个原本很复杂的故事,讲得更加平面化;将一个原本很丰富的故事讲得更单薄。约五个小时的大作品,结构松松垮垮,甚至不如那些拍得不错的两集电视连续剧的逻辑关系那么缜密。更像一个肥皂剧,说完这一节,轮到下一节,说到哪里算哪里。当吴宇森拉拉杂杂拍了很多既不幽默也不深刻的琐碎之后,发现该做的必不可少的事还没有去做,因此,苦肉计、连环计等赤壁之战最核心的部分,被草草带过或干脆抛弃。

  显然,这不是一个充分经营的作品,因为没有周密构思,缺少整体思维,叙述是松散的,没有层次。而这一松散直接化解了电影的表现力,所有可能的内涵或价值观因此也不能成立,没能给人哪怕一次短暂的沉思。情节安排上无处不在的临时抱佛脚的状况,暴露了吴宇森讲故事能力差的软肋。他既没有完成对历史的一次颠覆,也没有完成一次再现,只是一次杂乱无章的即兴涂鸦。这样的作品,只能归到垃圾之列。

  和所有大片一样,面对历史,面对人文,我们的导演束手无策,丑态百出,创作能力的短缺暴露无遗。改编的意图,是让情节更复杂、更扣人心弦、更好看,吴宇森的改编却是更简单化、平面化,也就更无趣。不能表达感情,不能表达人性,更不能表达理想,没有一种爱恨情仇、一种信念能够成立,《赤壁》只是一个无主题闹剧。

  或许,我们的导演太忙了,时间都是以英镑计算的,因此任何一部作品都不可能投入太多时间。陈凯歌曾说他花三年拍《梅兰芳》在业内是不可思议的,从《梅兰芳》的状况来看,三年还太短。商业化运作使得时间成为电影作品的一大成本,这与艺术品的创作存在着矛盾。这似乎不是吴宇森一个人的问题,也是那些繁忙的艺人的问题。

  这些重金打造的豪华制作,不管是如何声势浩大、“阵容强大”,其本质都是快餐。只不过,这是一盒价值几个亿的“快餐”,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后的中国人民所能享受的无与伦比的奢侈。抹去那些作为商业手段的明星化的神话符号,我们的电影苍白与荒凉得像一架枯骨。

  《赤壁》证明,吴宇森还只是一个高级电影技师,不是思想家。成名于好莱坞的吴宇森,这回要立足中国传统、中国历史,身子却不由自主像吸铁石似的往好莱坞那里扭曲,都变了形了。而好莱坞的调情技巧,涵盖不了一场改变历史的宏大战役。中国历史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好莱坞经验,这注定了吴宇森的失败。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赤壁》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