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清
“信心贵过黄金,花钱就是最大贡献”,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这已成为共识。即将开幕的南京市两会,部分政协委员也早早将目光瞄准了“拉动消费需求”这个最迫切的话题上,“发放消费券”随之成为最热的建议之一。(《现代快报》1月9日)
诸如此类的建议,已经屡屡见诸报端。官方从无回应,民间也多视为笑谈。这些意见、主张和建议,当真都是异想天开、痴人说梦?有关方面不妨理性对待,组织权威人士、专家学者和行政机构论证一番。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已经严重受阻,投资在短期内难以见效,立竿见影的就是寄希望于消费。然而,一个残酷的现实不可不正视:民众不是不愿消费,而是无力消费。不管从历史还是从跨国比较的角度看,今天中国民间消费都跌到低谷。1951年,民间消费占当时GDP的68%,政府消费占GDP的16.5%,而今天民间消费只是GDP的37.5%,政府消费占GDP的28%。如今韩国和日本的民间消费分别占GDP的52%与55%,巴西民间消费占59.9%,印度为55%,美国最高,民间消费占GDP的71%。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这些国家政府收入和公民收入几乎均衡,有的公民收入还高于政府收入,而我们目前的状况是“国富民穷”,居民严重缺乏购买能力。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史帝芬·罗奇经过多年研究,得出了中国人舍不得花钱的结论。其实,中国人不是天生的吝啬鬼和守财奴,在医疗、教育、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健全的现实中,老百姓不得不把有限的积蓄交给银行。统计数字表明,在经济增长、财政收入飙升的同时,全社会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却不断下降,多数非公职就业者的工资没有与经济增长同步。
不久前,在南京举行的2008国际金融市场分析年会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建议,中国可以拿出1万亿元来发给全国每个人,老百姓在零售商那里把消费券用掉,零售商缴税时再把消费券兑现,从而刺激消费。在金融危机爆发之时,蒙代尔曾向多国政府提出给居民发放消费券的建议,得到了不少国家的响应。从理论上说,1万亿消费券可拉动有效需求增长3.5%;如果把消费券控制在三个月内花完,则可拉动有效需求上升14%。
那么,国家有没有能力向全体公民发放消费券?财政部长谢旭人5日表示,预计2008年中国财政收入突破6万亿元。从1999年至2008年,国家财政收入从1999年1.5万亿增加到6万亿元,总量翻了两番。在公共财政如此充盈的情况下,给公民发放消费券,国家有这个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