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田勘:科普图书获国家科技奖的意味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0日09:22  东方早报

  作者:张田勘

  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昨日在北京颁布,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王忠诚和北京大学教授徐光宪获得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在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中,有一个独特的获奖者格外引人注目,之所以称为独特,是因为获得该奖的是一套书(全套5卷)和一群特殊的作者——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彩图科技百科全书》及该书的340多位撰稿人。该书的共同主编是化学物理学家张存浩院士和生物医学家陈竺院士,名誉主编是理论物理学家周光召院士,科学顾问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

  《彩图科技百科全书》被称为是中国版的《科学大纲》,它不是任何科学研究或技术发明成果,而是帮助公众解读这些科技热点的“宝典”。这是中国科技史上的第一次,也是科技和社会发展观的一次革命性转变。它标志着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的重要性和意义得到了更大承认和认可。

  在中国长期以来,科普和科学传播完全无法与科研和技术发明同日而语,甚至有人把科普和科学传播当成小儿科,在晋升、评职称等方面,科普文章和著作不能算作成果。这一误区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国人的科学素养较低的原因。

  科普和科学传播与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一样,同属于科技这一巨大生产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国际上,科普和科学传播在科学与社会中的地位早就与科研和技术发明并驾齐驱,难分伯仲,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科普和科学传播的地位比科研和技术发明还要重要。这一思想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发源地英国以及其他科学发达国家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英国植物学家弗朗西斯·达尔文(查尔斯·达尔文之子)说过一句至理名言:“在科学中,功劳归于说服世界的那个人,而不是首先想到点子的那个人。”科学技术是第一推动力,但真正要让科学的点子推动社会文明、经济发展和提高公民的生活,就必须要把无数个美妙的点子体现和转化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来。而科普和科学传播就是说服世界。如果能说服世界,这个世界就会变得大不一样。

  《彩图科技百科全书》能对无数青少年进行科学和民主的启蒙和让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家科技进步奖并非是该套图书的终极目的,而其既叫好又叫座,也即是更深更广地说服世界,才是编创者的最大心愿。

  在《彩图科技百科全书》获得中国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之前,美国的一项评选也反映了同样的认识论观念:科普和科学传播与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一样重要。美国《时代》杂志于2008年12月9日公布了2008年世界十大科学发现,“美国人科学素养明显提高”位列第九当选其中。美国把公民的科学素养提高评为十大科学发现之一不仅说明其看重科学素养的意义,而且希望借此促使国民关注科学,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尽管现在有25%的美国人有“科学素养”,他们也认为这样的科学素养还不够,因为这意味着美国仅有1/4的成年人能够阅读并理解每周发表在《纽约时报》科学版面上的故事。

  与美国相比,中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只占2.25%(2007年调查结果),因此,让更多的类似《彩图科技百科全书》的著作和无数的科普作品来提高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是正当其时。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科普 图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