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周东飞:90亿红包在体恤民生之外的深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0日09:57  红网-潇湘晨报

  作者:周东飞

  1月9日,民政部、财政部对为城乡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作出部署。这次中央财政投入了90多个亿,发放的对象是全国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等人员共7400多万人,具体标准分为100元、150元和180元三个等次。据介绍,这也是第一次全国性、大规模的一次性生活补贴的发放。

  中央财政首次面向困难群体发放过年红包,其用意首先在于体恤民生以共渡时艰。在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飓风吹袭之下,没有谁能够置身事外。这里的主角不仅包括全球视野的国家与国家,而且包含每一国度中的人与人。不过,面对同样的经济不景气,不同人群的实际感受却并不相同。高收入者或许也面临着收入减少的压力,但在危机面前首先难以支撑的,应该是那些在平常时光中就已经过得磕磕碰碰的困难群体。在严冬渐深春节来临之际,以国家财力为他们排忧解难,符合公共财政的支出逻辑和对百姓负责的国家伦理。

  尽管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发红包尚属首次,但关于红包我们已经并不陌生。今年以来,新加坡、日本等国和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先后向辖区内居民发放数额不等的红包,以应对物价压力或作刺激消费之用。在内地,东莞、成都等不少城市也纷纷以现金或购物券等形式,向低收入群体发放了价值不等的红包。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发放红包,此前一直停留在建议的层面上。早在2008年初,上海政协委员邢普就在当地两会上建议,在全国范围向国民发放现金红包,从而让全体民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年底来访的“欧元之父”、经济学家蒙代尔建议中国政府,向全体国民每人发放800元消费券以拉动国内消费。

  在邢普的建议提出之初,不少人认为是天方夜谭。在红包由国外到港澳台再到国内城市的逐渐尝试后,今天我们对于公共财政发红包的做法显然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惊讶。随着经济形势的转变,发红包的功用也由最初的共享成果、因应压力,逐渐转变为一种启动需求的途径。尽管如此,蒙代尔的建议还是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比如,这种红包需不需要人人有份、到底多大金额才能产生效果、财政能否经受这种压力,等等。争议声犹在耳,面向困难群体的国家红包计划已经启动,这是体恤民生的务实举措,同时也不妨看作是刺激消费的一次探索。

  90个亿分配到7400万人,每人也就100多元的补贴。对于高收入者而言,或许实在看不进眼里去。但对于城乡低保户等群体来说,它有可能就是饭桌上热气腾腾的饭菜,就是身上暖暖和和的新衣。这是红包在不同人手中的不同边际效应所决定的,也是优先发放给困难群体的合理性之一。有人担心这一笔现金会马上被存入银行,对于真正的困难群体而言,余钱也许只是一个梦想。何况,中华民族集中在春节消费的习惯,也在一定程度决定了这90亿会迅速进入消费市场。

  红包带来暖意,更带来实实在在的需求。效果到底如何,不妨拭目以待。无论以何种方式刺激需求提振经济,都需要一个探索尝试的过程。从更广阔的范围来看,无论是一次性红包还是更长久的生活补贴,都属于构筑更让人安心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只有最短的那一块木板得以弥补,整个木桶中的水位才能得到保证。对于所有民众而言,发放给困难群体的红包将给大家带来普遍的利益。这种利益,体现为一种安定的社会环境、一种平稳的保障预期,最终将转化为“比黄金还贵的信心”。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红包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