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徐锋:转变作风需健全长效机制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1日08:19  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徐锋

  “要改变那种在外面办事时‘骂’别人作风不好,回到本职岗位又让别人‘骂’自己的现象”,“上级不要搞官僚主义,下级不要搞形式主义”……刚刚闭幕的广东省委十届四次全会上,省委书记汪洋在讲话中,对“改进干部工作作风”问题进行了大篇幅的阐述,引起公众和舆论的强烈共鸣。人们期待着,在省委的高度重视和周密部署下,整肃干部作风能取得实效,并形成长效机制。

  干部作风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自从人类社会建立了国家以及相应的官僚体系以来,整治“官风”便成为永恒的命题。然而纵观人类历史,从中到西,这又从来都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难题。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一难题的解答出现了本质性的突破,各级党政干部的工作作风呈现出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然而毋庸讳言,在尚处转型阶段的中国,这种作风转变并未达至完美,“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旧时衙门习气、“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庸俗作风仍时有体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懒政思维仍大有市场。整肃“官风”这个老问题,依然任重而道远。

  当我们放眼全球金融海啸的大背景,“转变干部作风”这个老问题更显紧迫。一方面,唯有转变作风,方能共度时艰。面对金融危机破坏力的逐步升级,需要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科学指导,因此,各级党政干部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帮助企业化危为机,为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另一方面,转变干部作风,又是消除不稳定因素的重要前提。对困难企业和群众而言,各级党政干部便是“党委和政府”的具体化,如果一些干部不能与群众风雨同舟,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群众的期待得不到满足,难免会积累怨气,从而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转变作风,扎实工作,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广东明确提出了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目标,又刚刚被《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赋予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改革先行先试等重任。这里面涵盖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亟须广大干部深入实践、扎实调查,以进取之精神、解放之思想、务实之作风,勤思肯干、敢想敢试,在探索科学发展模式上闯出一条新路。相反,如果仍满足于现有的工作方法和水平,不求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就不可能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新天地。

  从本质上说,干部作风根源于一种精神状态,体现为一种“职业操守”。这种精神状态和“职业操守”的形成,一方面要靠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的自觉意识,另一方面,必须加强监督检查,整顿作风绝不能“一阵风”,奢望毕其功于一役,而应既重视集中整肃,又坚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从而让“药力”持久不息。

  金融海啸带给广东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唯有用前所未有的责任心、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前所未有的工作作风,方能克难攻坚,战胜危机;与此同时,利用这一契机磨砺广大干部的战斗力和意志,力争化“危”为“机”,将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提升至一个更高层次。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干部 作风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