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楚汉:食品安全要从鉴定走向预警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1日08:22  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刘楚汉

  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最新公布的报告显示,雀巢一款婴儿奶粉检出含有三聚氰胺,同时,美赞臣婴儿奶粉也检出含有三聚氰酸(1月10日《新京报》)。 无独有偶,几天前有媒体报道,可口可乐公司在英国销售的芬达系列橙汁和柠檬汁中被检测出含有杀虫剂。

  这两条新闻涉及的产品在我国同样广泛销售,我们没有理由不对其在国外检测中的指标异常保持关注和警惕。更重要的是,国内安全监管机构竟然对此或选择沉默,或泛泛而谈,令公众至今不知道这些异常指标在国内的情况,令人遗憾。

   当然,被检测产品的生产企业都在第一时间声明,在中国销售的产品都是符合中国标准或规定的,是安全的。但产品质量本就无关承诺,只能依靠检测结果。

   国外的检测报告为何没有引来国内部门的及时“呼应”?一个解释是,所有这些检测结果尽管指标出现了异常,但仍然是符合安全标准的。不过值得思考的是,这些异常的指标在国外的安全标准下也是合格的,但人家为何及时发布了检测结果呢?

  对于消费者来说,产品是否合格是最重要的,对于质量监管机构来说,并不应该停留于此。从合格到不合格,尽管在标准中有明确的界限,然而发现某项指标从合格到走向临界的渐进过程,或者发现某种成分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无疑对于发现监管漏洞,提醒厂家加强安全措施,警示消费者审视产品质量,具有多重意义。

  三鹿奶粉事件之后,一些食品安全标准得到完善,然而,所有这些依然只是服务于对产品是否合格作出“鉴定”,而没有涉及对产品可能危害的“预警”。从发展趋势来看,预警机制理应成为安全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何时我们也能如国外一样,对尽管达标但呈现异常的指标作出“预警”,让消费者不但放心消费,也能明白消费呢?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食品 安全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