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叶志军:圈外的人想进去圈里的人却不想出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1日08:42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叶志军

  拜全球化所赐,弗里德曼眼中的世界,是平的。

  而在国人的传统概念中,这个世界却依然是泾渭分明的圈里圈外。可做圈者不一而足,随时间地点而异。既可以男人的头发来代表改朝换代,也可用女子的金莲来形容彪悍温婉。圈里的世界很精彩,圈外的世界很无奈。由不得你啊,哥们儿!

  生活中,圈子无处不在。有人的地方就有圈子。

  对此,子曾经曰过:三人行,必有阶层。按理说,降妖捉怪的法律该保护的是所有守法的公民,但非常时期要用非常手段的逻辑,使得从法律耳朵眼儿掏出的那根写着如意的金箍棒,还是对唐僧们画出了一个保护圈。广东“老总涉嫌一般犯罪可不拘捕”似曾相识,四川假释千余“老病残”绕梁三日。尽管有关方面给出的解释很好很强大,但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看圈里圈外,冰火两重天。

  在各种关于传统社会的形象说法中,依我来看,最妥帖的莫过于把其比喻成“圈子”。虽然坊间有“通过你身边的六个人认识全世界的人”的理论,但如果凭此就认定世界是由无数个大小不一的同心圆所组成的,那就大错特错了。世界是平的,不是立起来的,约定俗成的圈子不是对所有人开放。

  和钱钟书的《围城》不同,圈外的人想进去,圈里的人却不想出来。尽管新疆阿勒泰地区55名初任副县级干部的财产申报表都上了当地廉政官网,却无一人填写“收受礼品情况”的“至清”,使得阿勒泰的官员看上去更像生活在桃花源。毕竟,在“十七大以来全国2万多名干部上交现金等1.6亿”的大圈子里,“公开申报与秘密申报相结合”能否成为打开全国所有官员财产申报圈子的钥匙,尚有待观察。

  假如说权力圈因为低调而显得神秘,部分专家学者圈则由于开放而显得很雷很霹雳。继“金融危机的好处对中国妙不可言”的高论后,有心人又相继挖掘出《中国经济学家骇人语录大全》。真是不看不知道,专家真奇妙。当经济学终于由科学成为显学,某些经济学家也完成了由知识分子到“知道分子”的蜕变。当时间无情地一次次抽打那些食言而肥的学者们的耳光时,“如果出类拔萃的人都腐化了,那还到哪里去寻找道德善良呢?”

  悲剧,似乎成了爬在繁忙、繁荣春运这袭华美袍子上挥之不去的“虱子”。不幸的是,今年的这个怪圈仍没有被打破。尽管对“男子买车票时猝死”的消息,有关方面及时给出了“据法医初步判断该男子是因病死亡”的说法,但此前“杭州火车站售票大厅人满为患”的图片,还是让“当晚杭州站售票大厅开窗19个,每队旅客只有20人左右,旅客队伍秩序良好”的说辞相形见绌。莫非,这也和“96.8%网友认为政府社情民意通道不畅”一样,都是人多惹的祸?

  不是一圈人,别进一家门。提起郭敬明,就想起《圈里圈外》。这位文人中的商人,商人中的文人,又一次因为出任某出版社副总编一职而遭到了舆情的非议。心病,绝对是心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除了《圈里圈外》这块道德石头,在码字儿和经商方面,小四儿可是唯一在80后打通任督二脉的呦。对于那些个习惯把道德当圈儿到处套的兄弟姐妹们,不才欲弱弱地提醒一下:与“人肉搜索公约”的成功几率相比,郭副主编还是要靠谱得多。好歹,人家郭巨侠也是有身份证的啊。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