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春:阿勒泰模式需要更高层面的立法推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2日07:18   长城在线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陈春

  “你相信我们大部分党员干部是好的吗?”吴伟平在电话里连续三遍反问记者,作为新疆阿勒泰地区纪委书记,他连日来接受了记者的密集采访,而记者的问题几乎都集中在同一个问题上:为什么55个副县级官员没有一个人申报“礼金”?(1月11日《现代快报》)

  关于这件事,应该不算“新闻”,从去年媒体发布消息,到元旦开始实施制度,再到现在的反馈争议,时间跨度比较长。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评论文章都已经不少了,观点普遍比较悲观,认为作用不大。如此民意情绪对“阿勒泰模式”来说没有积极作用,毕竟他们已经在“做”这个事情,而不是仅仅在“说”。

  关于“公务员财产申报”的道理不外乎以下两点:一是其必要性,公务人员手中握有动用资源的公权力,资源配置的过程中,权力极容易被“寻租”;二是其必然性,在一个“权由民授”的法治社会里,权力的形成是由于普通公民让渡了自己的部分权利,因此对公务员的权力运行过程中是否牟利有“必然”的监督权,这一点对当下中国来说,认识得还不够。阿勒泰开了一个头,即使仍有争议存在,财产公示制度毕竟在启动了,从已经看到的公示信息足以说明起到了一点监督作用,至少一个年收入三四万的公务员如果有什么超出其收入的迹象,公众还是可以看得到的。

  事实上,国家层面的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早有提议,但一直没有纳入官方的立法程序。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2008年1月17日,巩献田和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成瑞等人,给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等国家机关和中央领导提交建议,呼吁尽快制定《县处级以上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公布法》,随信提交了已经草拟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县处级以上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公布法(草案)》),并得到了化学工业部原部长秦仲达等50名退休官员、学者及各界人士的支持(2008年3月3日《新京报》)。结果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进入相关程序,全国两会一过,不了了之。

  现在,地处偏僻的阿勒泰把“官员财产申报并且公开”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并且进入了实践层面,或许可以有力地推动事情未来的发展,至少在舆论上可以形成一个持续不断的热点。尽管阿勒泰模式目前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秘密档案的不公开,申报信息如何保证其真实性等等问题,这都不影响作为一项率先实行的阳光制度在体制层面的破冰意义,它使我们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到此项制度在现实土壤里的“生长”情况,有一些“排异”,有一些“缺陷”都是正常的。

  对于官员财产申报这样的“阳光法案”,能说的道理就这么几条,不能仅仅停留在舆论的“清谈热议”之中,既然有了阿勒泰模式的实质推动,当下需要在更高层面有适当的立法推动,诸如正在或者即将召开的地方两会以及全国两会,是否会有代表建议、委员提案、法学专家推动等使之进入一种透明的立法程序,如此才有普遍实现的可能。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财产 申报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