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马九器:审计将是北京奥运会的收官之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2日07:46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马九器

  北京奥运早已曲终人散,“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已被事实所证明载入史册,“廉洁奥运”的盖头尚未揭开,而“举国办奥运”的底线就是“用好纳税人的每一分钱”,因而,奥运审计才是北京奥运的“收官之作”。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花费目前仍未开始审计,最终决算结果有望今年上半年公布。”随着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刘敬民10日透露奥运审计的确切消息,标志着北京奥运即将进入最终“收官阶段”——— 向人民报告公共财政的具体去向。

  当年北京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举办权时,国外有媒体曾发布这样的消息:在耗资巨大的奥运工程筹备建设过程中会否产生腐败,不得而知。对于那些在传统哲学中信奉“人性本恶”的国家来说,但凡政府要花一大笔钱首先舆论会产生一种不由自主的 “恶的遐想”,这并不为怪,而要用现实击碎“恶的遐想”的唯一途径,就是扎紧篱笆、盯紧钱袋,以周密的制度设计监督好每一分公帑的去向。正如奥运监督委员会主任、监察部副部长黄树贤所说,能否实现“廉洁奥运”,既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这毕竟是交给全国人民的一份严肃的答卷。

  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中,我们常常将思维和视角着眼于具体的宏大器物层面、硬件设施,而往往忽视抽象的制度层面、软实力功效,所以,如果按照曾经的惯例,我们可以想象到奥运会的闭幕就是“奥运大事”的句号。可是,在一个逐渐开放、透明的社会,公共意识与日俱增,权利意识滋生蔓延,法治意识深入人心,“集中力量办大事”不仅使民众和政府着眼于“大事”,也着眼于“大事”当中抽象的文化、财政监督、知情权满足等软实力。以此而言,鸟巢上空的璀璨烟花标志北京奥运圆满闭幕后,仅仅是一种体育意义或者人文意义、环保意义上的结束,廉政意义、监督意义、知情权意义等方面的北京奥运还只是一个逗号,等待审计为之“收官”。

  或许,探讨北京奥运对中国的实质意义,尤其是在推进中国进步方面的价值,还远未截止,在人文、绿色、科技、奥林匹克精神的普及之外,值得期待的还应当有我们对举国体制的完善,这种完善首要就是对“大事”实施者的权力监督、对“大事”动力源公共财政的监督。我们毕竟有过各地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受益与欢呼,也有过一些政府或部门“一边办大事一边搞腐败”的切肤之痛。北京奥运会筹办过程中的监督和最终结果审计,既可以保证一种体制优势,也可能堵住一些以往的体制漏洞,一旦这种制度形成一种刚性的、科学的长效机制,无疑是北京奥运的又一种“积极效应”。

  从中央设立北京奥运会监督委员会到监察、检察机关的积极介入,直至审计的 “收官”,民众有望第一次、肯定不会是最后一次,在不久的将来评阅国家交来的另一张 “奥运答卷”,从而完成一种制度的积极演进。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审计 奥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