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海明:假钞事件拷问政府应对水平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2日08:13  信息时报

  作者:刘海明

  生活中遇到假钞不是新闻。而一旦假钞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多数人谈钞色变,则假钞现象就升格为社会事件,需要政府出面打击,并消灭其生存的空间。然而,当HD90等打头的百元假钞成为公众关注焦点的时候,没有火眼金睛的人们,基本只能选择听取金融机构提供的鉴别假币窍门。看水印、听声音、检查金属线、摸凹凸、看颜色,对此,专家认为不该每次打假都让百姓冲在前沿,银行只教会辨认假币方法有推卸责任之嫌。

  去公众场所,我们被提示要谨防小偷;坐火车硬座,半夜里好心的乘警会逐个车厢提醒乘客夜里不要睡觉;离家外出,片警也提醒我们要做好安全防备。这些提醒,是警方履行其安保职责,但同时也将自己的工作让渡了一部分给居民。这些有形的自负其责,习惯了也就变成了我们的一种意识——自己的安全自己负责。问题是,有些财产无论我们再怎么警觉,也不是个人能力能看管得了的。

  当代社会,金融安全是任何一个国家的重大安全屏障,金融堤坝一旦出现漏洞,将扰乱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及公民财产安全。货币制作和发行之所以统统由国家包办,正是为了确保金融堤坝固若金汤。当假钞事件成为全国性的事件,如果政府不首当其冲,像对付恐怖活动一样打击制作、贩卖、流通假钞者,而是主要寄希望于公民个人练就一副火眼金睛,随时识破钞票的真伪,显然是非常危险的。《西游记》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还有失灵的时候,验钞机还有检测不出真假钞票的时候,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眼力呢。但是,如果我们辨别不出假钞,银行却有没收我们假钞的权力;假如公安机关没有履行有效打击假钞流通的职责,不幸被假钞伤害的公民损失最终由谁买单呢?我国反击假钞的现行体制,不能不说没有漏洞。面对漏洞,职能部门的反应如何?从新闻报道来看,他们的反应至少是不够灵敏的。

  连日来,百元假钞事件的规模在看涨,昨天又有新闻说,重庆一对农民工夫妇领的2400元工资,就有1900元是假钞。目前政府还没有明确表示受害者的损失有没有救济的办法,我们也没有见到缉捕到假钞印制者和贩卖者的消息。这到底是一种失职,还是政府对假钞问题本身就缺乏防范水平?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假钞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