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周东飞:中国浴城噱头背后的服务业真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3日07:27   长城在线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周东飞

  安徽省马鞍山市将对旅游形象重新定位,并引入“中国浴城”的概念。据了解,“中国浴城”的提法已写入《马鞍山城市(旅游)整体形象策划》方案中,目前正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引起多方关注。(1月12日《新安晚报》)

  当地解释说:“马鞍山的洗浴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水文化,在全国首屈一指,以服务制胜,在安徽乃至华东地区有相当大的知名度。”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妨认为,所谓“中国浴城”其实就是一个噱头。洗浴作为生活服务业的一种,一般来说其影响的范围也就局限于本地而已。想让外地乃至全国人民冲着“中国浴城”的名头,跑到马鞍山去洗个澡,基本上属于自说自话。不过,在这个貌似噱头的“中国浴城”背后,健康的服务业亟待正名与发展的真问题却值得关注。

  其实,在马鞍山此番急于为洗浴业正名之前,关于洗脚业的是是非非已经热议过两次了。2006年,陕西咸阳市委书记张立勇在当地大力推广洗脚产业,并亲任“推广足疗保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一时引发全国关注。2008年湖北宜都市委书记宋文豹提出“洗脚也是种文化”,建议市民去洗脚房洗脚健身拉动内需。如今,在金融风暴影响已经显现、经济下滑趋势十分明显的新背景下,马鞍山再提类似问题,就显得更有探讨一番的必要。

  在人们的潜意识中,洗浴行业、洗脚行业总与色情场所有着扯不清的关系。因此,敢于替洗脚洗浴正名,自然会被怀疑是纵容色情行业。菜刀可以切菜,也可能用来杀人,这是一个很古老的比喻了。那种一听到洗浴洗脚就满脸鄙夷,不假思索就推定有罪的心态和做法还是需要改变。

  当下,拉动内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让民众扩大消费不是一个随口的说法,而是要落实到经济生活的细节中去。增加民众收入,提高社会保障,从而提升民众的消费能力和信心,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社会将向公众提供怎样的消费选择,这一点同样重要。

  我们实际上生活在一个长期服务匮乏的社会,像洗浴洗脚之类的正当服务,常常因为某种社会心理的作用,就处于不光彩、不正当的尴尬境地。而且,服务业的创新一般不会遭遇制造业那样的技术瓶颈,不断创造出来的贴心服务,总是能够找到它的买主。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是技术密集,它对就业的贡献度只能越来越低。而服务业尤其是生活服务业,建立在人力的付出与创造之上,它对就业的拉动效果远优于制造业。有人群生活的地方就有服务业生存的土壤,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这一点尤其重要。咸阳欲以洗脚业解决纺织行业衰退后的就业问题,这当然不是天方夜谭。

  研究表明,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时期,将是服务业所占GDP比重大幅提高的阶段。我国目前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仅为40%,与美国的80%水平相比,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与发展制造业所需的大笔投入不同,服务业的发展应当首先从去污名化开始。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洗浴中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