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盛大林:英美烟草公司为何能破坏中国控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3日07:30   长城在线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盛大林

  自1月9日起,中国开始履行《烟草控制柜架公约》中关于烟草制品包装和标签的规定。就在这个时候,有美国学者意外研究发现,世界第二大烟草巨头英美烟草公司(BAT)采取了多元化的“隐形攻势”,潜移默化地破坏中国的控烟努力。这项最新研究显示,英美烟草公司通过在中国赞助、捐赠、举办各类公益慈善活动、向媒体传输理念淡化二手烟危害等,不但进一步提高了自身品牌形象,更成功转移了公众对吸烟危害的注意力。这引起了控烟人士及其民间组织的不满。(1月12日《国际先驱导报》)

  我也认为英美烟草公司参与中国慈善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品牌的形象,也相信它们淡化抽烟的危害是基于自身的经济利益。但英美公司这样做错了吗?首先,烟草公司在中国举办慈善活动并没有违反中国的法律;同时,作为企业,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天经地义的,也不违反商业道德。实际上,中国的烟草企业也经常参与慈善活动,比如河南省正在进行的“感动中原”评选活动中就有某烟草公司的冠名,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的捐助热潮中也不乏烟草公司的身影———国内的烟草公司可以通过慈善等活动提升形象,国外的烟草企业为什么就不行?难道洋香烟有害,国产烟就无害吗?

  其实,在控烟问题上,国内的烟草企业一点都不比国外的烟草公司更积极。就拿烟盒的包装来说,国产内销的香烟都是极尽精美之能事,就像是工艺品一样让人爱不释手;而国外销售的香烟则充满了“腐烂的肺”等警示性图片,让人看了就难受甚至心生恐惧。虽然中国已经开始履行国际公约的控烟规定,但执行的是最低标准,即只是把“吸烟有害建康”的字号放大一些,仍然拒绝在烟盒上使用“腐烂的肺”等恐怖图片。在两个月前南非举行的国际控烟大会上,在讨论关于烟草包装警示语的实施准则时,大多数国家都赞成通过,但中国代表团却表示反对。中国的代表甚至说,“放上难看的图片是对广大公众的污辱和不尊重”———这种“公开态度”比英美公司的所谓“隐形攻势”相比,如何呢?

  尤其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国内外的烟草公司在烟草制品包装上都实行“中外有别”,即在中国销售的香烟包装追求“精美”,而在国外销售的香烟包装追求“怵目”。比如中国出口的“中华”和“红双喜”烟盒上早就印上了类似“腐烂的肺”的图片,而这些香烟的内销品则仍然是充满了“尊贵”和“喜庆”;相反,进口到中国的“三五”、“希尔顿”等香烟也都极尽精致,而它们在国外销售的产品包装则充满了“恐怖”的气息。

  为什么国内外的烟草公司不约而同地实行“两种包装”?显然是因为国内外的“两种气候”。包装精美当然是利于销售的。中国的烟草公司虽然也想用精美的包装吸引国外的消费者,但它们必须遵守国外的法律,即香烟的包装非“怵目”不可;国外烟草公司的香烟之所以一到中国就变得精美,当然是因为中国的制度允许它精美,而且中国自产的香烟精美至极。“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此之谓也!

  回过头来,再来看看所谓“隐形攻势”。英美烟草公司为什么能“破坏”中国控烟?因为中国的控烟不坚决。准确地说,英美公司并没有“破坏”中国的控烟努力,而是在“利用”中国的烟草政策;它所做的都是中国的制度所允许的,也是中国的同行正在做的。如果我们觉得烟草确实应该控制,那么最应该做的是坚定立场、严格制度并从自身做起,而不是宽己苛人地指责国外的烟草公司。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控烟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