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冯海宁:扩内需初见成效是一股暖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3日07:30  燕赵都市报

  作者:冯海宁

  温家宝总理日前在江苏考察工作时表示,中央出台的一揽子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已在一些地方和领域开始见到效果,一些企业产品销售开始回升,库存开始减少,用电量开始恢复,一些经济指标有好转迹象。(1月12日《京华时报》)

  无疑,这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与中国实施扩大内需政策以来,高层对扩大内需成效的首次公开表态。尽管温家宝总理没有详细说明扩大内需的政策在哪些地方和哪些领域初见成效、取得了多少成效,但这一表态在经济寒冬仍然是一股暖流,对当前中国经济而言是一针强心剂。

  这些天里每天新闻的关键词几乎都是金融危机,伴随金融危机的消息不是失业率历史罕见,就是出口数据持续下滑,悲观情绪弥漫全球。虽然美国、日本以及欧盟各国等经济体不断加大救市力度,但并没有吹散阴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扩大内需初见成效,既是对世界经济的极大贡献,也是对国人的一种交代。

  扩大内需初见成效,在笔者看来,既证实了“中国经济基本面较好”这一论断,又表明中国通过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的方向是正确的,也是及时有效的。也就是说,扩大内需初见成效既坚定了政府刺激经济的信心,也坚定了公众应对失业、收入下降的决心和企业应对各种困难的意志。

  依笔者之见,温家宝总理表态“扩内需初见成效”,既是对成绩的肯定,目的也是鼓舞信心。2008年,针对金融危机温家宝总理就曾旗帜鲜明地指出,“信心比货币、黄金还要贵重”。只有民众对经济有信心,才能提振国内消费;只有中外企业家对中国经济有信心,才能拉动投资。换言之,只有信心足了,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中的投资与消费就“跑”起来了。

  尽管扩大内需有了成效,但要承认这些成效只发生在一些地方和领域,准确地说只是在个别地方和少数领域,并不是全面开花;只是开始见到成效,并不是硕果累累。因此,我们在为“初见成效”振奋的同时,仍要理性观察中国经济积极应对困难。各方对经济的忧虑情绪依然存在,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10日就公开表示,中国经济正面临最严峻挑战。显然在挑战面前不可大意,理应审慎。

  扩大内需之所以能初见成效,笔者以为首先是政策措施及时、得当,加之经济基本面较好。其次是元旦、春节等节日消费热潮带动一些产品销售回升。民间就有谚语:宁可穷一年,不可穷过年。春节前后必然要出现消费小高潮拉动经济增长。再者,企业普遍调整经营策略积极促销刺激了消费、减少了库存。因此,应理性认识已取得的成效。

  如果注意到社会保障还有很多欠账,产业结构依然存在许多不合理,贫富差距与地区差距仍然较大等问题,加之国际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多,我们就会发现中国经济还要面临很多严峻挑战。这个时候,中国经济更需有暖流来驱散寒意。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内需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