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赵勇:不要再歌颂累死的英雄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3日09:32  信息时报

  作者:赵勇

  连续工作8天后,年仅43岁的河南南阳市枣林派出所所长段大军累死在走访途中,医院诊断其死因为心肌猝死(《人民公安报》1月12日)。

  “累死在工作岗位上”毫无疑问是我们印象中的传统英雄标识之一,报道中因此作出了如下介绍:段大军曾连续两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人民警察。他刚直不阿,严于律己,恪尽职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深受辖区群众的赞誉——不错,段大军是个令人敬佩的人。但我总觉得,“累死在工作岗位上”不仅是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它更多的应该是一个值得追问的悲剧:为什么这个社会要让一个好人活活累死?

  报道中同样提供了这样的细节:段大军生前曾预感到自己要累死,他曾对指导员说:“我累得很,有点撑不住了。”回到家里,他又告诉妻子说:“这两天感觉很累,我怕是要死了。”这样的细节,或许是要反证段大军的伟大。但我总觉得,这样的反证是残忍的,面对一个年轻警察的累死,“英雄”之类的称号是苍白的,因为,段大军原本可以不死,如果他不这么拼命工作的话。

  再耀眼的称号,都不如生命来得珍贵。有人说,社会进步的历程,就是不断恢复人性、尊重人性的过程,我觉得很对。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传统的价值观却不断教育每个普通人要“舍小我,为大家”。在这样的价值观下,教师累死在讲台上、医生累死在手术台上,总是要被当作英雄歌颂的,就像现在的段大军一样。段大军们当然是英雄的,但当代社会不该再出现这样的英雄了。他们的高度,并非一个普通人所能企及。累死的英雄们,除了值得敬佩之外,还值得这个社会反思:为什么他们会累死?让他们活下去难道是件困难的事情?如果仅有歌颂却缺乏深刻的反思,那么我们的生命价值观一定是有问题的,需要下力气调整。

  价值观是一个社会的外衣。一个社会,除了要保障坏人的生命,也要保障好人好好活着。一个普通人,能够守法尽责,就是最大的社会道德,先保护好“小我”,才谈得上为“大家”作贡献。段大军死了,他死在了连续工作8天之后,他死在了工作岗位上,或许,他也是死在那传统的道德重压之下。单纯地把他当作英雄来歌颂,是很容易的,一荣俱荣,当然符合当地警察形象。但在对段大军表达敬佩的同时,反思这个社会对非正常牺牲英雄的追捧又是如此的重要。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猝死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