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阿西:减税是馊主意还是百姓的香饽饽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3日10:37   上海商报

  作者:阿西

  提要 扩大内需、刺激国民经济增长的最终落脚点是老百姓自身可控制的财富支出,而减税无疑是最直接的刺激经济的措施,必然成老百姓的香饽饽。

  近日结束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初步确定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为65720亿元,比上年实际财政收入增加8%。这与近年来连续20%以上的财政税收增速形成鲜明对比。

  “一方面收不上钱来,一方面又要扩大财政投入刺激经济增长,财政部的两难局面已经非常明显了。”财政部相关官员在回答《华夏时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在这种情况下,2009年继续扩大减税范围已经变得非常困难,他说:“2009年不能再提减税了,减税是个馊主意。”

  妙哉此言!还是馊哉此言?

  先算是妙哉此言。因为自从1995年以来的13年里,中国财税收入一直保持着超过GDP增速两倍以上的速度增收。到了新世纪财税收入的总额差不多每年增加1万亿元以上。即便去年全球经济一片萧条,我们的财政收入总额也增加了1万亿元:从5万亿元涨到6万亿元多。现在第一次和保八一样的速率,财政部就两难了,就要过紧日子了。按照中国的古话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受穷一生。财政部官员这样知道收入和支出的艰难,真是政府之大好事情。

  但要说这是馊哉此言,似乎言之成理,并不比我们要夸财政官员的逻辑逊色。按照我们税收的原则: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看上去围绕着人民做文章的事,是不是我们也可以和财政部算两笔账?一是取之要花多少钱——所谓收税的成本,二是用之的成本。税的收和支管理是要花钱的。你收得越多,花得越多,成本相应就越大,这并不需要争论。相信财政部官员在这方面具备的知识就更多。但为什么一说减税,这主意就馊了呢?

  不去说自1995年以来国家财税收入每年增速超过GDP的两倍合理不合理,因为这里有包括金税工程在内的财税管理水平的提高。但要对比这期间国民实际收入的水平,政府收入增长这么高,而且连续高了13年,是不是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利益就大了点呢?

  减税从来不应该是馊主意,尤其在中国现在。减税应该是刺激国民经济的香饽饽。所谓扩大内需,并不是只有财政部搞积极财政政策才能扩大的。内需最后的结果,实际是国民以自己可控制的财富支出,形成的消费能力,是这些能力在市场的行为。和国家投资形成的支出并不一样,虽然可以高度统一。

  如果财政部官员要为人民服务的话,应该在连续倍增13年之后说,今年经济下滑,虽然财政收入会降低,但财政部依然会和全国人民共患难。这才是明智之言。财政部官员从部门角度计算收入和支出,说今年的税收减起来很难,不能敞口花钱。这是负责的,也是国民高兴的。但你要说这时候不能提减税,一提减税就是馊主意,那就太把自己部门利益看得高于国民利益了。(作者系上海独立财经观察人士)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减税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