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乔新生:不能让3G演变成一场贺岁滑稽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3日10:39   上海商报

  作者:乔新生

  提要 中国的通信市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有市场,假如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或者,为不同的技术标准提供竞争的平台,那么,最终的结果很可能会导致资源浪费。

  3G牌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无线通信技术标准与其他国家的标准并行。不过,同时发放几个标准的3G牌照,有可能使这一技术变革成为一场滑稽剧。

  通信网络就像一张蜘蛛网,其中有许许多多的节点。将这些节点联系起来,就会构成一个无线通讯的技术平台。由于传输设备和传输协议的限制,无线网络不能无限扩容。所以,当传输技术设备达到极限之后,必须重新设计制造传输设备,修改传输协议。

  由于不掌握技术标准,中国无线通信的费用高于许多发达国家。尽管中国的信息产业管理部门反复向公众解释,移动通信的经营商也采取各种手段,降低移动通信的费用,但中国移动通信服务费用,仍然成为众矢之的。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召开听证会,试图降低移动电话国内漫游的通话费,但现在看来,只有突破技术瓶颈,才能真正造福于中国的消费者。

  正因为如此,3G牌照的发放,成为全社会翘首期盼的事情。消费者纷纷揣测,假如改变了通信标准,是否会立即实现费用的下降?现在看来,我们或许过高地估计了3G技术的价值,对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发放3G牌照给予了过多的期待,等到牌照发放之后,我们才赫然发现,这只不过是一个技术闹剧而已。

  同时采用不同的标准,向不同的移动公司发放不同标准的3G牌照,非但不能形成良性竞争,减少消费者的费用,反而由于在中国通信市场上技术标准混乱,而大大增加了技术开发和推广的成本。打个比方,假如所有的移动通讯公司同心协力,在一个标准基础上,共同建立通信互联网络,那么,不但可以大大提高技术设备的标准,而且可以实现互通有无,减少各自的运营成本。可是,由于采取不同的标准,中国的通讯公司必须分别建立通信网络,并且在互联互通方面,重新达成协议。这样一来,不仅大大增加了设备购置成本,而且为消费者通信带来了许多麻烦。

  果不其然,由于各通讯公司在发放通讯号码的时候,没有很好地相互衔接,结果导致通信公司正式运营之后,通讯效果很不理想。

  现在,后面是庞大的传统通信技术消费客户,前面还有更加先进的通信技术,3G就像是一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假如通讯公司花大力气铺设有关的线路,或者重新构筑通信“蜘蛛网”,那么,一旦放开中国的通信市场,出现更为高级的通信技术和通信协议,那么,中国通信公司花费巨资所修筑的通讯“道路”将会毫无用途;可是如果放弃3G,继续经营现有的通信网络,那么,企业就难以在技术设备升级改造、消费客户增加方面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不明不白的3G牌照,让中国的通讯公司陷入到如此茫然的境地,这不能不令人感到深思。技术推动市场,还是市场推动技术,曾经一度成为社会科学家乃至哲学界讨论的问题。现在看来,技术的发展确实给通信公司的运营带来了新的契机,但是,如果技术只是噱头,或者,技术缺乏生命力,那么,技术的更新可能会让通讯公司昙花一现。通讯公司在采用新技术的过程中,如果步入误区,有可能会折戟沉沙。

  按照“复杂科学”的观点,假如不同的技术标准在市场上竞争,那么,只要在初始阶段,某个标准取得相对优势,竞争的结果必然会逐渐淘汰其他的标准。假如中国的决策者在发放3G牌照的时候,希望借助于市场的力量,逐渐淘汰那些技术落后的标准,那么,现在这种做法无可非议。但是,中国的通信市场非常特殊,国有控股企业处于垄断地位,假如中国市场上的通讯公司分别采用不同的技术标准,彼此展开竞争,那么,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自相残杀,国有资产损失惨重。

  现在,有关3G技术设备的生产企业跃跃欲试,投资者也看好这一技术的发展前景,消费者更是翘首以待,希望能尽快享受现代通讯技术所带来的便利。但我们不能不遗憾地指出,这场技术闹剧将会以投入越多损失越惨重而告终。中国是一个庞大的通讯市场,但中国的企业不能折腾,中国政府应当引导通讯企业,在综合分析通讯技术发展前景的基础上,提出前瞻性的技术解决方案,从而真正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通讯服务。(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法学教授)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3G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