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1月14日电 香港《文汇报》14日刊文说,酝酿多年的中国迪斯尼乐园选址情况终于水落石出。美国华特迪斯尼公司9日证实,上海迪斯尼乐园选址浦东,首期占地150公顷,是香港迪斯尼的6倍,最快2014年建成启用。这个项目能够呼之欲出,是中美双方在经济文化层面博弈折中的结果,也是中美软实力融合的产物。
文章摘录如下:
酝酿多年的中国迪斯尼乐园选址情况终于水落石出。美国华特迪斯尼公司9日证实,上海迪斯尼乐园选址浦东,首期占地150公顷,是香港迪斯尼的6倍,最快2014年建成启用。这个项目能够呼之欲出,是中美双方在经济文化层面博弈折中的结果。
从经济层面而言,从2007年开始,欧洲和香港的迪斯尼就出现了亏损。在金融危机情势下,迪斯尼的经营情况变得更为糟糕,据迪斯尼第4财季报告,迪斯尼盈利下跌26.6%,欧洲和香港迪斯尼合计亏损1亿美元以上。由于乐园项目的消费群体聚焦于少年儿童,喜爱新奇的孩子们往往形成不了“回头客”。迪斯尼要遏制利润下滑的市场颓势,只有开拓新的市场,加快中国迪斯尼项目的谈判,就成为迪斯尼方面摆脱窘境的最佳选择。
对中方而言,目前正处于扩大内需的市场拐点,迪斯尼落地中国,即可实现扩大内需和吸引投资两大利好。所以,迪斯尼也可称作中美利益攸关的现实标本。
既扩内需 又引外资
从文化层面而言,好莱坞大片和迪斯尼乐园是体现美国价值观的代表性文化产品。对于好莱坞大片,中国多年前已经深度引入,和中国本土电影相融合嫁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大片,并打入美国市场,造就了中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导演(如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等)和明星(章子怡、巩俐等)。
同时,也促成了中国的大众市场文化同国际社会的无缝对接,丰富了多元语境下的中国软实力的内容。在中国追求创意产业、创意文化的现实下,迪斯尼来到中国无疑会繁荣中国的动漫产业、创意产品和乐园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迪斯尼落户上海浦东,不是美国文化产业的简单置入和市场延伸,而是美式文化产品在中国的改造升华。据洛杉矶分析公司凯瑞丝(Caris)的分析师戴维•米勒表示,迪斯尼可能会出资3至6亿美元,占股43%;用以换取5%的门票收入和10%的特许经营权收入。
这就意味着,中方将对未来的迪斯尼项目实现控股。所以,在华的迪斯尼项目,虽然其血统里沉淀着美国经济和文化的基因,但却是典型的中国版迪斯尼。
和其它产业抢占中国市场不同,迪斯尼落户中国不仅仅是为了深耕中国市场,还在于发掘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升华迪斯尼的知识品牌。近年来,迪斯尼在推出全球经典大片方面,开始从中国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先是拍摄了《花木兰》,接着合拍了《宝葫芦的秘密》。
值得一提的是,迪斯尼独立创作的动画大片《花木兰》在华人世界并不畅销,原因在于没有融入原生态的中国文化元素。而梦工厂出品的《功夫熊猫》由于吸纳了原汁原味的中国元素而在华人世界取得了不菲的票房。迪斯尼落户中国,将使未来的迪斯尼产品在中国文化的演绎上形神兼备。
可以说,中国版迪斯尼不仅仅是迪斯尼简单的市场抢滩行为,而是代表着一种新生的文化产品,是强强联合的产物。
中美软实力融合的产物
改革开放以来,美国跨国企业在华投资的不少,但单纯经济层面的合作在促进两国关系的同时,也造成了两国的贸易争端和硬实力碰撞时的忌惮。中美在迪斯尼项目上的合作,是以两个文化的对接为基础的经贸合作,是中美软实力融合的产物。
无论美国经济还是文化,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充满活力的外向性和进取型,而中国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则是海纳百川的开放性和融合性,两大文明相遇或会成就21世纪引导地球村新潮流的新文明。中国版迪斯尼,也许就承担着这样的时代使命。
从可预见的市场前景看,中国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高达3亿人。如果这些消费者在中国的迪斯尼乐园人均消费200元,其基础的市场消费额将高达600亿元人民币,这还不算中国版迪斯尼衍生出来的其它产业链。因此,迪斯尼乐园落户中国,可称得上是迪斯尼最伟大的创意。
困扰中国版迪斯尼的症结是迪斯尼中文频道的开设。在我看来,双方不妨互让一步。对迪斯尼而言,落户中国必须有尊重中国国情的诚意;对中国而言,不妨采取合作开设迪斯尼频道的方式破解这一难题。也许,一个迪斯尼频道,将促使中国广电系统试水改革,从而形成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竞争新局。(张敬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