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毕舸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钢铁、汽车先行一步。在两大产业规划中,据1月14日《广州日报》报道,最受瞩目的是车辆购置税的调整,中国乘用车市场联席会(乘联会)希望购置税调整能够强调“临时”两字。
请看看,关乎广大购车用户切身利益的汽车购置税调整,基本上都是乘联会一家在发言。暂时抛弃事实
层面,我们来探讨这一事件中具有共性意义的民意缺失。
民本为先、民意咨询理应重视已经成为当下政务公开、阳光行政的流行词,但民意吸纳似乎并未成为所有公共决策的必须条件,而是任凭决策者意志想用就用或弃置一旁。
同时,我们应当承认民意可能被扭曲。强势群体的声音可以在各种场合大声地表达出来,也容易得到社会的回应。而作为沉默的大多数弱势群体发出声音的地方又太少。在汽车购置税“临调”的消息中,我们看到了代表汽车行业“民意”的乘联会活跃发言,积极影响政策走向和只能无言可发的购车用户的两极尴尬。
任何声音其实都是自我利益的表达,弱势群体因为声音弱小,也没有代言人,他们的权益极少能够得到决策层面关切,受到侵犯基本上就成定势。这让我们更急切地呼唤:公共决策应当自动生成一种自下而上的向导功能,折射公众对于公共治理的正当诉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引着公共治理的走向和效果。政策绩效评价必须向公众开放,让公众拥有社会评价的话语权,让各级政府对公众保持足够的敬畏;另一方面,公众参与社会评价,还可矫正某些价值出发点的谬误,还原公共决策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将汽车购置税调整幅度与期限的选择权交给民众,将购车用户、乘联会和决策机构放置于同一平台对等博弈,无疑将使得那些民本含量更高、更得人心的举措得以强化,这显然是一种更为科学和公正的制度设计,也是一种能够最大限度保障民众各项权利的优良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