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叶檀
本周,春运“买票难”大概是公众最关心的话题了。年年春运如此,本不算新闻,只是因为今年有网友将北京站售票点集中出票的视频搬到了网上,直接将买票难与售票公平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以至于铁路部门专门站出来澄清,并为这个并不违规的行为向旅客道歉,因为“给旅客带来了误解,也伤害了旅客的感情”。(1月16日《新京报》)
客观地讲,铁路部门的道歉体现了对公众的尊重,也可以让那些干着急买不到票的旅客感到些许安慰。其实,没有人否认铁路运力与客流量之间存在的巨大差额,也没有人奢望一夜之间享受到充足的服务。但是,出于尊重市场与尊重人性的考虑,公众有理由要求得到公开的信息,比如所售票数多少,比如每个点有多少票,比如为什么不能让公路、航空代办客票等,这样做不仅能省去购票者寒风中排队苦等,更让人感受到服务提供商对消费者的尊重。对消费者的尊重,是市场发展的根基,也是政府部门服务意识的体现。
1月14日,胡锦涛在有关春运火车“买票难”问题的信息上作出批示,要求铁道部开动脑筋,研究采取若干便民利民措施,并公布于众,以化解矛盾,确保春运任务顺利完成。
道理其实并不复杂,在目前没办法彻底解决运力不足的情况下,信息公开与联网售票就成了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关键。信息公开与及时的解释相辅相成,可以缓解民众的焦虑情绪,在寒风中送上一碗心灵鸡汤;铁路、公路联网售票,铁路部门可能需要将出票权外移,事涉利益分配难题,但可以提高社会运力避免排队之苦。
其实,在这些方面,可以挖掘的空间还有很多。春运并非始于今年,事实上,今年因为经济原因,某些地区的运力矛盾还得到了缓解,但春运依然成为矛盾的焦点。每年都有人提议,春运信息应该及时、全部公开,应该建立春运联网售票机制,但不得不承认,铁路部门工作有所改进,但效果与人们的期望仍有距离。
还有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当下铁路部门确实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压力与权力成正比,年年以运力不足为由,无法缓解春运的运力矛盾与民意胶着,只有将每年春运到底运力缺失多少,平时又有多少运力空置,一一公之于众,社会与铁路部门之间才能形成互信与宽容的环境。
这一切说到底,还是是否尊重公众、是否以人为本的问题。大家都想知道:公路、铁路、航空的春运能力是否得到了充分的调配?记者所报道的一些列车运力严重浪费的情况是否属实?有没有倚靠权力随意拿票的情况?这些提问,事关人的尊严与市场规律能否得到应有尊重的问题。
可以说,春运已经成为展示行政效率、信息公开与公共产品缺失度的窗口,春运工作的改进,与整体社会的满意度息息相关。铁路部门应该以必要的技术手段,展示市场与行政的双重效率;以公开及时的信息,展示对民意的尊重;以每年运力的拓展,展示对纳税人金钱的尊重。
在每年这个特殊的节日,面对现代社会难得紧缺的商品,只有在公益与市场之间找到平衡,才能渡过难关,过一个温馨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