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陶短房,旅加学者
当地时间1月20日上午12点05分,美国首位有色人种总统奥巴马宣誓就职,并发表了全世界期待已久的演说。
不出人们所料,一路踏着林肯之路走到宣誓台前的奥巴马,用一篇林肯风格的演说词,作为其总统生涯的开端。和林肯第二任期的演说词一样,奥巴马在开篇即谈到危机,谈到“现实、严肃、不易面对的困难与挑战”,号召美国人重塑团结精神,再造美国形象;在安全方面,他声称要“谨慎使用武力”,从伊拉克撤军,继续阿富汗战争,并警告“通过杀戮以逞其欲者”称“你们无法消灭美国,美国将消灭你们”;在外交方面,他强调美国的领袖地位,声称要做建设性力量而非破坏性力量,主张改变单边主义外交政策,帮助贫困国家,与其它发达国家合作;他在演讲中突出“谦卑”,强调每个美国人对“国家与世界”的责任感,号召全体美国人“勇敢面对寒冬里的风暴”,并坚信“美国不会失败”。
素以雄辩著称的奥巴马亲拟讲稿,并花了足足两个月时间修改、润色,对这篇开场白的重视可想而知。作为近30年来在就职时支持率最高的总统,奥巴马已经拥有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华丽、最辉煌的就职庆典,在一片溢美之辞包围中,能喊出“谦卑”、“危机”,能自己泼自己一盆冷水,着实不易。
然而这是一位在职总统必须做的事。
正如他在演说中所言,美国面对着现实的、严肃的、不易面对的困难与挑战:经济衰退仍在持续,救市措施消耗巨大却收效甚微,从庆典嘉年华的欢呼中谢幕,他便要立即面对国会和舆论的质询、反对乃至挑战,被评论为“迂阔”的减税计划,被讥讽为“饮鸩止渴”的庞大新救市方案,能否通过,执行后效果如何,将比一篇演说词更能反映出新总统的含金量。
正如他在演说中所言,单边主义政策在安全、外交领域已走到死胡同,美国必须重塑对外形象,在外交策略和路线上改弦更张,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布什8年的外交遗产给新政府留下沉重负担,不论是了结伊拉克的烂账,继续阿富汗的艰难爬坡,还是帮助穷国,团结其它发达国家,都需要敏锐的外交眼光,敢于扬弃前任乃至自己理念的勇气,和足够的财力支持,而这一切,都被认为是政治资历浅薄的奥巴马所欠缺的。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重塑美国的国际形象,树立美国和世界对奥巴马外交政策的信心,能否尽快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国内外认可奥巴马总统的外交、安全能力,显示自己驾驭鱼龙混杂的外交团队、驾驭世界最强大国家的才能,将比一篇演说词更能反映出新总统的含金量。
和竞选中的历次演讲相比,奥巴马的就职演说充满了谨慎,或者如他自己所言“谦卑”的色彩,在不长的演说篇幅中,他更多谈到了希望与努力,更多涉及纲领性、理念性的东西,而较少提出具体的承诺和计划。然而一篇谦卑和谨慎的演说,并不足以抵消盛大庆典给人的高调印象,盛名之下,是否能副,热闹之后,何以为继,将是人们所最关注的。
总统演说是否伟大,是否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痕迹,关键并不在演说词本身是否精彩,而更在于其4年的作为,是否与最初的言辞相称。如今被津津乐道的“四次最经典演说”,其中至少有一半在最初并未被看好,而字斟句酌、创造就职演说长度纪录的威廉.哈里逊演说词在当时为众口传扬,却因其上任后无所作为,匆匆谢幕,而变得鲜为人知。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总统的就职演讲是就职庆典的尾声,也是总统任期的序幕,美国选民和世界各国的挑剔目光,有4年的时间,来检验这篇演说词的含金量。
在演说的最后奥巴马意味深长地称,40年前,很多朋友(黑人)甚至无法出席公共仪式,如今却可以和自己共同参加庆典,委婉地暗示了自己作为首位美国黑人总统,所创造的历史成就。这一成就当然可以、也必将作为里程碑永载美国史册,但必须看到,让黑人获得如今地位的并非奥巴马,让美国社会获得如此进步的也非奥巴马,不论奥巴马极力比附的林肯,或典礼前一日人们隆重缅怀的马丁.路德.金,他们都是通过“行”让人们记住其“言”:林肯之所以伟大,其演说词之所以动人,不在于他喊出“我们要改变美国”,而在于他真的改变了美国,改变了黑人的命运;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之所以传唱至今,不在于他做了、说了这个梦,而在于他用血和生命,去努力让这个梦变成现实。对于奥巴马而言,敏于言,能否敏于行,高调亮相后能否有与之相称的实际表现,将决定美国、自己,以及这篇演说词的命运:泯然众人,或流传千古。(陶短房)
作者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